女权主义,从它诞生的开始,就是为了寻求女性的认可,让女性获得选举权、被选举权,让女性能够就业,同工同酬,让女性能够做电影的主角、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让女性参政议政,掌握国家权力,甚至当总统。

女权主义刚开始的追求是改变女性的地位,张扬女性意识,让每一个女性都能够像男人那样在社会生活。女性,不再是依附性的第二性,而是和男性平等的第一性。

自古以来,女性的力量就一直推动着历史的变革,从生育后代、操持家庭、主持家务,到相夫教子,这些传统的功能里,已经可以看到女性力量。近代以来,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的力量,进入到传统男性的领域,而且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科学领域,有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文学领域,也有乔治艾略特、弗吉利亚伍尔夫这样的才女,经济学领域,虽然只有两位女性,但却创造了最年轻的获奖者的记录。政治领域,虽然目前还缺乏卓越的人,但是也有默克尔、撒切尔夫人这样的政治家。

女性力量从无意识地默默奉献,到被社会认可,从传统的家庭内部的地位,到社会上各个行业的权力,女权主义无疑是其中最大的推动力量之一。

但是近年来的女权主义却似乎走向了歧路,最近几件事就可以看出来端倪。比如中国网络上的罗冠军事件,让网友特别是女性网友奔走呼号,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结果却是一个谎言。刚开始,很多女性没有任何核实就出于自身的女性地位,开始各种转发,批判,完全是立场先行,所谓的身份政治,扭曲了之后就是先考虑身份,再考虑事实,也就导致了这样一个巨大的反转。其实稍微有些媒介素养、上网常识的人,都应该去核实一下,而不是急于表态,给出各种各样女性悲惨的夸大之词。

另外一件事就是《花木兰》,迪士尼版本的花木兰,还是一个很传统的女权主义故事。剧中的花木兰有力量,却被社会限制在相夫教子的地位,而不能够从军立功,最后还是偷偷地去代父从军,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了男权社会的认可,最终还做了大将军。这是一个非常迪士尼套路的故事,身份的追寻,忠于自我的人生,个人对社会的反抗,但是细细想来,中国传统的故事里,花木兰最终抛弃了君王的赏赐,而是回家继续做一个美女,这看似是回归传统角色,其实又何尝不是对男权社会那些功名利禄,杀伐战争的唾弃,我就做一个安静的美少女,享受和平普通的生活,不是特别好吗?传统的花木兰,能够像男人那样驰骋疆场,但是并不去追逐那些传统男权社会的东西,而是做出了自己内心的选择,这恰恰是一种更加女权主义的态度。

相比较之下,赵薇版的花木兰,至少对于战争有很多女性的反思和悲悯,从价值观念上恰恰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花木兰不想当将军,打仗是被迫的,渴望和平,这恰恰是那个时代缺少的观念。

所以,女权主义,到底是要去张扬女性身份,让女性获得同样的社会地位,甚至制造性别对立,身份对立,让这个社会在贫富、民族、国家等等对立之外,又多了一个冲突,还是试图超越传统的文明,传统的思维,传统的习惯,而是试图去开创一些新的价值观念呢?

传统的社会,历史中是男人主宰的,是一个等级制的社会,战争和压迫的社会,主宰和控制的社会,那么女性的力量得到释放之后,女性难道只是继续为这样的社会贡献力量,还是去创造一个没有那么多对立、压迫,以及仇恨的社会呢?女性是加入男人们的权力游戏,还是另外开辟一个新的游戏,一个更加充满爱和和平的游戏呢?

这才是女权主义者应该考虑的事情,也是文明发展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