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主義,從它誕生的開始,就是爲了尋求女性的認可,讓女性獲得選舉權、被選舉權,讓女性能夠就業,同工同酬,讓女性能夠做電影的主角、電視節目的主持人,讓女性參政議政,掌握國家權力,甚至當總統。

女權主義剛開始的追求是改變女性的地位,張揚女性意識,讓每一個女性都能夠像男人那樣在社會生活。女性,不再是依附性的第二性,而是和男性平等的第一性。

自古以來,女性的力量就一直推動着歷史的變革,從生育後代、操持家庭、主持家務,到相夫教子,這些傳統的功能裏,已經可以看到女性力量。近代以來,隨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的力量,進入到傳統男性的領域,而且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科學領域,有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文學領域,也有喬治艾略特、弗吉利亞伍爾夫這樣的才女,經濟學領域,雖然只有兩位女性,但卻創造了最年輕的獲獎者的記錄。政治領域,雖然目前還缺乏卓越的人,但是也有默克爾、撒切爾夫人這樣的政治家。

女性力量從無意識地默默奉獻,到被社會認可,從傳統的家庭內部的地位,到社會上各個行業的權力,女權主義無疑是其中最大的推動力量之一。

但是近年來的女權主義卻似乎走向了歧路,最近幾件事就可以看出來端倪。比如中國網絡上的羅冠軍事件,讓網友特別是女性網友奔走呼號,人肉搜索,網絡暴力,結果卻是一個謊言。剛開始,很多女性沒有任何覈實就出於自身的女性地位,開始各種轉發,批判,完全是立場先行,所謂的身份政治,扭曲了之後就是先考慮身份,再考慮事實,也就導致了這樣一個巨大的反轉。其實稍微有些媒介素養、上網常識的人,都應該去核實一下,而不是急於表態,給出各種各樣女性悲慘的誇大之詞。

另外一件事就是《花木蘭》,迪士尼版本的花木蘭,還是一個很傳統的女權主義故事。劇中的花木蘭有力量,卻被社會限制在相夫教子的地位,而不能夠從軍立功,最後還是偷偷地去代父從軍,立下了赫赫戰功,受到了男權社會的認可,最終還做了大將軍。這是一個非常迪士尼套路的故事,身份的追尋,忠於自我的人生,個人對社會的反抗,但是細細想來,中國傳統的故事裏,花木蘭最終拋棄了君王的賞賜,而是回家繼續做一個美女,這看似是迴歸傳統角色,其實又何嘗不是對男權社會那些功名利祿,殺伐戰爭的唾棄,我就做一個安靜的美少女,享受和平普通的生活,不是特別好嗎?傳統的花木蘭,能夠像男人那樣馳騁疆場,但是並不去追逐那些傳統男權社會的東西,而是做出了自己內心的選擇,這恰恰是一種更加女權主義的態度。

相比較之下,趙薇版的花木蘭,至少對於戰爭有很多女性的反思和悲憫,從價值觀念上恰恰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花木蘭不想當將軍,打仗是被迫的,渴望和平,這恰恰是那個時代缺少的觀念。

所以,女權主義,到底是要去張揚女性身份,讓女性獲得同樣的社會地位,甚至製造性別對立,身份對立,讓這個社會在貧富、民族、國家等等對立之外,又多了一個衝突,還是試圖超越傳統的文明,傳統的思維,傳統的習慣,而是試圖去開創一些新的價值觀念呢?

傳統的社會,歷史中是男人主宰的,是一個等級制的社會,戰爭和壓迫的社會,主宰和控制的社會,那麼女性的力量得到釋放之後,女性難道只是繼續爲這樣的社會貢獻力量,還是去創造一個沒有那麼多對立、壓迫,以及仇恨的社會呢?女性是加入男人們的權力遊戲,還是另外開闢一個新的遊戲,一個更加充滿愛和和平的遊戲呢?

這纔是女權主義者應該考慮的事情,也是文明發展應該考慮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