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導演諾蘭的新片《信條》,在各種期待中上映了。

儘管很多人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甚至提前做了功課,看完依然一臉懵——

看不懂,看不太懂,有些地方沒想明白,還想再看一次,成爲很多觀衆的觀後感。

正如很多人所說,這部電影是導演諾蘭“目前觀影門檻最高的電影”,如果不掌握一些相關科學知識,不在觀影全程都保持全神貫注,有些地方依然會各種,不懂。

大概,也是因爲電影各種“看不懂”,讓這部電影在豆瓣的評分,一路下行,目前暫時降到了8.0分。

可是,喜歡它的,會非常喜歡,也不是每一部電影,都能這樣搞得觀衆在迷宮裏轉悠,還能用科學給你開啓另外一道大門。

一個厲害的導演,電影對他來說,早已經不是炫技。

從《盜夢空間》的夢境,到《星際穿越》的時空穿越,再到《信條》的時空逆轉。

你會發現,諾蘭這樣的導演之所以能“封神”,是因爲他通過鏡頭所表達的世界,不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種無限的可能性。

(導演諾蘭和男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

這部電影,除了電影本身,演員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諾蘭電影裏的兩位常駐面孔:

從《盜夢空間》(老岳父)、《星際穿越》(老科學家),到《信條》裏的“英國情報部門的高級長官”邁克爾·凱恩老爺子,還是那麼穩,又有趣。

(《信條》裏的英國情報部門高級長官)

(《盜夢空間》裏男主角的老岳父)

(《星際穿越》裏的老教授)

從《敦刻爾克》指揮官伯頓,到《信條》裏的大反派“薩特”,肯尼思·布拉納,演技夠狠,不在話下。

(《信條》裏的大反派薩特)

(《敦刻爾克》裏的指揮官伯頓)

當然,還有第一次和導演諾蘭合作,讓人頗爲感動的英國特工“尼爾”羅伯特·帕丁森。

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是新任的“蝙蝠俠”,但最近感染了新冠病毒,導致電影《蝙蝠俠》停拍,期待能早日康復。

(《信條》裏的特工尼爾)

(新版電影《蝙蝠俠》預告片裏的造型)

還有身材高挑的女主角人妻“凱特”,伊麗莎白·德比茨基。

另外,還有一個估計很多人沒有認出來的男演員,亞倫·泰勒-約翰遜。

《信條》中他留起大鬍子,扮演紅隊隊長,他也是漫威電影《復仇者聯盟2》裏面的“快銀”。

(《信條》裏的紅隊隊長)

(《復聯2》裏的快銀)

不過,很多人的目光,首先還是聚集在了男一號的身上,這是導演諾蘭第一次用黑人男演員做男主角。

他的名字是:約翰·大衛·華盛頓。

在《信條》之前,他並不算那種廣爲人知的演員,但《信條》之後,他已然不同。

同時,他還有一個身份:好萊塢著名星二代。

他的父親是著名黑人男星、奧斯卡影帝:丹澤爾·華盛頓,約翰是華盛頓的大兒子。

(約翰和父親)

(丹澤爾·華盛頓)

生於1984年的約翰·大衛·華盛頓,在《信條》之前最出名的作品,是斯派克·李導演的電影《黑色黨徒》,還有巨石強森主演的美劇《球手們》。

不過,在那時,還是有人會問:

這個黑人是誰?

(《球手們》劇照)

其實,到出演《信條》,很多人依然心存這個困惑:

他是誰?憑什麼是他?諾蘭爲什麼要選他?

可能,很多人都會首先想到他的星二代身份,畢竟在好萊塢,有色人種想要獲得好的電影資源,比普通白人要難得多。

有個著名的影帝爸爸,自然是比更多人有優勢。不過,爸爸雖然重要,自身也要打鐵硬纔行。

可能很多人不會想到,在成爲演員之前,約翰·大衛·華盛頓是一個職業橄欖球運動員。

2006年,還沒大學畢業的約翰,就被相中去聖路易公羊隊訓練營,之後就開始了橄欖球職業生涯。

(約翰在《艾倫秀》裏展示自己當球員時的照片)

也許是命中註定,2013年,因爲跟腱受傷,他的運動生涯按下了停止鍵。

於是,基本30歲時的約翰開始轉型,走上父親的道路:成爲一名演員。

不過,約翰並不是那種只想靠着父親名聲混的人,最開始,他隱藏了自己父親是丹澤爾·華盛頓的身份,甚至,說自己的父親是個犯人,被關在監獄裏。

可是,他不想借父親的光,父親卻想幫兒子一把。

於是,前面提到的那個出演美劇《球手們》的好機會,就這樣降臨在了約翰·大衛的頭上,從2015年的第一季開始,被更多觀衆所認識。

不可否認,或多或少,巨星父親爲他鋪了路。

在這部由巨石強森主演的運動喜劇中,約翰能夠輕易獲得和巨石強森這種巨星勾肩搭背的戲份(下圖),這可不是一般初出茅廬的“新人”,一般能享受到的待遇。

不過,約翰從小受到演員父親的耳濡目染,對錶演還是有悟性的。

多年後,他回憶,他是從小看着各種電影長大的,他提到一些電影,比如凱文·科斯特納的《與狼共舞》,蒂姆·波頓的《蝙蝠俠》等。

2018年,著名黑人導演斯派克·李執導的《黑色黨徒》,約翰成爲了男一號。

(《黑色黨徒》劇照)

這部口碑很好的電影,在當年的獲獎季大出風頭,在奧斯卡上也多獎入圍,這讓他很快被推到好萊塢的前沿。

(約翰和《黑色黨徒》的主創們)

這也爲約翰成爲《信條》男主角,打下了基礎:已經有一部電影的男主角證明了自己,並非是靠父親的名氣在“混”。

導演諾蘭選中他,是他認爲,現在的約翰·大衛·華盛頓,身上有無限可能。

毋庸置疑,丹澤爾·華盛頓,對兒子約翰的影響極深,因爲父親,他很早就接觸了表演。

多年後,約翰回憶說:“父親會帶我環遊城市,並一直背誦他的臺詞。我4歲時知道了莎士比亞,後來我愛上了他介紹給我的東西。但隨着他開始因爲電影《黑潮》越來越出名,我們的生活也開始發生變化。”

在1992年電影《黑潮》中,丹澤爾·華盛頓扮演黑人運動領袖馬爾科姆·X,當時8歲的約翰也在片中有露臉。

(丹澤爾·華盛頓在《黑潮》中)

約翰提到,那時父親的出名,給全家的生活帶來變化,“人們開始對我有所不同,我需要將外界所有的東西過濾成積極的東西,否則我將偏離正常軌道。”

其實,約翰心裏很清楚,他踏入影視圈,成爲一位演員,將會面對什麼,經歷什麼。

(約翰和家人)

(目前約翰的主要代表作)

作爲一個黑人男演員,約翰·大衛·華盛頓,在電影《信條》裏逆轉時空,在現實裏,他正在代表黑人演員羣體的進一步崛起,在好萊塢爭取更多的機會。

起點不低的他,會跟隨丹澤爾·華盛頓的腳步,和他的父親一樣成功嗎?

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