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通讀而下,是一部浩蕩的帝王家書。封建帝王統治佔據了五千年絕大部分的空間。有的帝王出身平凡,提兵橫掃天下。有的帝王承帝王位於盛世,繼承大統,勵精圖治。但也有的帝王是由臣下趁着國家混亂,篡奪皇位,竊國自居。有一句通曉歷史的人都奉行的話叫做:成王敗寇。篡位謀逆是一件爲人不齒的事情,但是一旦篡位之人最終擊敗了皇位上的政敵,帶上原本不屬於自己的皇冠的時候,經過了歷史長河的沖刷洗禮,最終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會迴歸正統,讚譽佔據上風。

比如王莽篡漢,實行改革,曹操篡漢,開創三國時代,楊堅篡北周,爲盛唐開啓先基,朱棣篡建文,開啓永樂盛世。亂世是把禮儀拋在一邊的,大家憑的是權謀和實力,流血和戰爭。最終站上頂峯的那個,一定是有着強悍的實力,經歷過嚴格的權力角逐的英雄。

然而,也有謀逆篡位成功之後,卻備受後世詬病的。那就是司馬炎篡奪曹魏基業這段歷史。這是一段著名的歷史,三國歸晉,但後世對司馬家族的舉措一直罵聲一片,更加諷刺的是,距離曹操挾天子令諸侯,摧垮東漢政權也不過三代。爲什麼後世對曹操的評價卻比對司馬家族的評價好的太多呢。

首先,我們就需要對比一下這兩者篡位的過程了。曹操的那個時代,屬於真正的皇權旁落,軍閥割據的時期。那個時候,巍巍漢朝到了末年,已成強弩之末。內有十常侍敗壞朝綱,朝中勢力明爭暗鬥,外有大災之年,爆發黃巾起義,羣雄割據,國家四分五裂。漢獻帝被董卓挾持,國家進入了一個特殊的沒有君權的時代。所以董卓死去之後,國家也真正陷入了一種混亂無主的狀態。

這個時候,曹操從諸侯當中脫穎而出,他實行了挾天子的政策,把天子迎回許昌,爲自己鑄造了一把鋒利的尚方寶劍。這把劍可以收羅天下士子之心,也可以橫掃作亂的諸侯勢力,因爲天子名義在手,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那個時候天子已經沒有任何的權力了,曹操這樣做只是給自己一個出師的名義,所有的地盤都要曹操自己一點點地打下來。但可以看出,曹操後來所做的舉動,大一統的思想始終貫穿。曹操一直在征戰,他的魏國疆土從一點點的許昌,擴充到後來佔據三國四分之三的大魏.

其中經歷的困難險阻,數不勝數。他征討烏桓,穩固後方,然後擊敗呂布,攻伐劉備,最終官渡之戰,以少勝多的大敗勁敵袁紹,最終佔據幽,並,青,冀四郡,結束了大半個中國數十年來軍閥割據的局面,而且有曹操鎮守的北方邊界,少數民族也不敢南下而牧馬,曹操對於一統的貢獻功不可沒。

而司馬家族就不一樣了,司馬家一直是魏國貴族,門生故吏非常多,而且司馬懿在曹操時代就受到重用,雖然司馬氏受到曹家猜忌,但是也算是世受國恩。司馬懿是一隻老狐狸,他除了出色的權謀之術和超凡的才智之外,另外一件令人膽寒的能力就是他的隱忍陰鷺。他的高陵平之變堪稱兵不血刃,十年磨一劍。十年之間,培植黨羽,暗養死士,而且一直裝病,騙過了曹家所有的眼睛,最終在曹氏貴族掃墓時,發動政變,清洗了包括大將軍曹髦在內的所有貴族,獲得了真正的權力。

可以說,篡漢的是曹丕,篡魏的是司馬炎,但是他們的基礎都是由父輩打下來的,他們所做的只是把實際上的權力變成名義上的權力。然而,曹魏的建立,本身和漢朝並沒有太多的瓜葛,曹魏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曹操辛辛苦苦打下來的,然而,司馬家族就不一樣了,他們像蜘蛛一樣,花十年的時間結網,看準了曹氏統治者年紀幼小的這個機會,佔了一個大便宜,實現了篡位之舉,這一點是非常讓人詬病的。

另外,他們兩個家族在篡位之後的舉措也大不相同。曹丕篡漢之後,國家依然處於三國時期,他勵精圖治,抵抗了劉備和孫權的聯合阻擊,而且一直在和諸葛亮的北伐鬥爭着,說到底,曹丕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君主,但是司馬炎建立晉朝之後,開始了無下限的放縱和享樂,導致晉朝一朝風氣敗壞,對後世留下非常不好的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