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與李斯

李斯與秦王朝與嬴姓宗族緊緊捆綁在一起,秦朝和嬴姓宗族的日子不好過,甚至被覆滅,李斯也會生活的異常艱難。李斯是秦始皇死後,秦朝決定走向不同方向的轉折點的重要人物。李斯明白這一道理,秦始皇帝嬴政也明白,所以讓權位僅居於自己之下的丞相李斯與自己和自己的家族緊密聯繫在一起。當秦朝建立,李斯的權勢地位達到了人生頂峯,李斯的家族亦是

“諸男皆尚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

,兒子全部娶公主爲妻,女兒全部嫁給皇子爲妻。李斯家族已是僅次於大秦宗室的顯貴家族。

李斯長子李由爲三川郡守,當他回到咸陽,李斯置辦酒席爲其接風洗塵,文武百官全部都來慶賀,其府邸宅門前停了密密麻麻的馬車,數以千計,堪比國家盛宴的景象。李斯自己看到後都感慨:

嗟乎!吾聞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閭蒼之黔首,上不知其駑下,遂於擢至此。當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 可謂富貴極矣。物極則衰 ,吾未知所稅駕也!

哎呀,我聽老師荀子說

“什麼事都不要做過頭了”

,我李斯本是上蔡街巷的平民百姓,皇帝不在意我的才能低下才把我提高到這個位置。如今臣子沒有職務比我高的,榮華富貴也是到了極點。事物發展的規則是盛到極致便會衰敗,我還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趙高勸行謀逆之事

這話是說在距離秦始皇帝駕崩的三四年前,既是自誇,也是憂慮。三四年時間,李斯還沒有想明白自己該何去何從,所以纔會在後來發生那樣的慘劇,被宦者趙高三兩句就給蠱惑走了。秦始皇帝駕崩的消息是所有重要人物裏面中車府令趙高第一個知道的,他先與近在身邊的公子胡亥商量改帝國繼承人的事,商量同意後,他再找到丞相李斯,直接開門見山說道:

“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爲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事將何如?”

李斯聽到這事第一反應是驚怒,指責趙高爲什麼說這大逆不道的話。趙高也不反駁,而是反問李斯比不比得上蒙恬。李斯有點落寞地承認了,但也說

“何必這麼苛責我”

。之後趙高開始講故事畫大餅,

“爲李斯考慮”

,說胡亥好話等等。李斯還是不同意,不客氣地說:

“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詔,聽天之命,何慮之可定也?”

您還是該幹嘛幹嘛去吧,我只執行皇帝遺詔,自己的命運聽從上天的安排,不考慮那麼多。

趙高接着說:“安全可能危險,危險可能安全,安危面前決定,怎麼能算是聖明的人呢?”趙高用上了激將法,可李斯不喫這一套:“我是平民百姓出身,皇帝提拔我官至宰相、爵封通侯,子孫都得到榮華富貴,皇帝自認爲從未辜負我,纔將決定國家安危的事交託給我,我怎麼能辜負其重託呢,忠臣不會因爲死亡而去苟且行事,孝子不會因爲操勞去損害健康。請您不要再說了,不要讓我跟着你犯罪。”話說到這份上,一般人肯定是走了不說了,但趙高接着說大道理,李斯反駁:

“晉國換太子,三代不安寧;齊桓公兄弟爭位,哥哥被殺死;紂王殺親戚不聽勸諫,導致都城變爲廢墟。這三件事都是違背天意,所以那些人會落得宗廟無人祭祀的就下場。我也那樣做的話還是人嗎。我不參與那些陰謀。”

逐漸屈服的李斯

李斯既然講利弊,趙高也講:

“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爲寒心。善者因禍爲福,君何處焉?”

這終於打動了李斯。李斯流着眼淚答應了此事,依趙高的意思辦。這場影響天下未來走向的大陰謀,不是丞相李斯做主導,也不是皇子胡亥做主導,而是一個小小的宦者主導的。從李斯依從趙高開始,這秦朝便不再受李斯控制了。趙高就像地獄裏的魔鬼,用言語慢慢的慢慢的誘惑李斯放棄畢生的理想和人格。李斯放棄了,從一開始的忠貞不二,到最後被趙高一番

“無後顧之憂地解釋及不做危害你自己家族子孫”

的花言巧語徹底擊潰。

其實從趙高一開始說話,李斯就產生了懷疑和動搖,不然會直接趕趙高出去,派人給扶蘇送去始皇遺詔,哪會聽趙高羅裏吧嗦說一大堆。李斯的黑化就在與趙高那段短短的交談,前面也沒有鋪墊什麼。歸根到底,還是李斯自己的問題,過分看重自己和家族的榮華富貴,他知道這樣做是在危害秦朝呢,但還是跟着趙高去做了。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趙高太能說的原因在裏面,可李斯從六國客卿到秦國丞相,難道就不會說,說不過趙高嗎?不明白趙高這話是歪理嗎?

參考文獻:《史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