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在每個週一嗨哥都會給各位介紹一些名稱比較奇怪的天津菜,而這似乎已經成爲了一個傳統。但是在今天有一道菜嗨哥實在是無法壓抑想要說它一下的衝動,所以就算它不是天津菜也還是讓它佔了一下每週一的位置,還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好了言歸正傳,今天咱們要介紹的這道菜就是大家都經常可以見到的家常名菜,木須肉。

要說木須肉這道菜,嗨哥認爲北方的朋友應該是絕對不會感到陌生的,畢竟從小到大誰還沒喫過幾頓木須肉呢?只不過有一說一,要是真正按照發源地來說這可是一道真真正正的魯菜,不過隨着傳播範圍的逐漸擴大,這道菜在強勢登陸家常飯桌的同時也被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改良,和最開始的版本可以說是相去甚遠了。

一般來說,這木須肉裏面必須要出現的那必須就是肉片、雞蛋以及木耳,至於其他的配料則會按照地域的區別而有所不同。就比如說如果是最傳統的規格這木須肉裏面是應該加入玉蘭片,也就是加工過的竹筍的。但是在京津地區則是沒有這個章程,反而一般會加入黃瓜等等,而除此之外甚至還進化出了醋溜木須等等變種(其實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變種,但我感覺這醋溜木須和木須肉多半有關所以才這麼說)。

只不過,不知道在各位對着盤子大快朵頤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木須肉爲什麼要叫木須肉的?而且這個‘木須’指的究竟是什麼呢?”要說起來,其實嗨哥從很久之前就思考過這個問題,而且對於木須肉這道菜其實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很多餐廳對於這道菜的寫法都有細微的差別,比如木須肉、目須肉以及苜蓿肉等等。

當然了,按照一些說法其實正確的應該是“苜蓿肉”,而這個“苜蓿”指的就是這道菜裏面的雞蛋,而通過一些資料我們也可以得知這名爲“苜蓿”的植物有一種俗稱叫做“金花菜”。這樣一來事情似乎就變得合理了起來——和肉片等等材料同炒的雞蛋被叫做“金花菜”似乎是沒有問題,但實際上……這卻並非是正確的說法。

根據嗨哥的調查,實際上我們熟知的木須肉真名應該是叫做“木樨肉”。確實這個名字看上去有些奇怪,但如果我們知道這個“木樨”指的是什麼那就會覺得比較理所當然了——實際上這個“木樨”指的就是我們十分熟悉的桂花,而這道菜裏面金黃色的雞蛋和美麗的桂花確實也是十分相似不是麼?

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嗨哥查閱的資料我國山東似乎也是十分適合種植桂花這種作物,如此一來這一切都可以聯繫在一起了。只不過有一說一,這“木樨肉”讀起來確實是讓人感覺比較難受,而“木須肉”則很顯然有一種一氣呵成的感覺,由此可見這道菜最終在我們的口中變成了木須肉,似乎也是很有道理的一件事情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