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来是一个极普通的日子,但对我来说,今天这个日子却很特别:有美好、温馨的回忆,又有别样的伤感。

去年的今天,我是一个宠儿,因为我一下子正式磕头拜了两个老师:刘荫祥先生和纪振民先生。

两位先生同龄,都是1938年出生,刘老大纪老一个月。两位先生又都是天津的国画大家,刘老以大写意花鸟画立世,纪老以山水画闻名。

拜师收徒仪式我经历了很多,好多还是我主持的,一个老师收几个徒弟常见,一个学生同时拜两位老师的我还没见过。而我开了这样的先河。

我与两位先生认识都很早,他们都像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着我,支持着我,他们宽厚待人的美德感动着我,他们在艺术上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精神感染着我,使我在去年8月底的某个早晨突然有了拜师的想法,而且想同时拜。

我不知这样合适不合适?我问刘老,刘老说纪老同意,我没意见。纪老说,只要刘老答应,我同意。得到这样的答复,那一刻,我周身发热,心呯呯跳。两位先生对我太庞爱了(写到这儿,眼角有泪)。

还要说一点,我之所以敢提出这个大胆的设想,前提是两位先生虽然平时交往并不多,但他们彼此是艺术上的知音,纪老常说刘老的大写意花鸟画个性强、有创建,在国内是顶尖的,刘老常说纪老的山水画难得画出了风格画出了高度,在国内也是一流的。老哥俩在偶尔相见的场合,那种发自内心的欢愉我是看在眼里的。

于是,去年的今天,对我来说就成了一个特殊的日子、幸福的日子。在此之前,刘荫祥先生曾举行过12次收徒仪式,我主持过11次,其中有一次收徒,我正在四川大凉山参加天津日报张俊兰爱心工作室的扶贫活动,否则,那次的主持也一定是我。而这次,夫人临时客串主持,我成了拜师的学生。

那次拜师仪式,我没有太过张扬,只请了几位嘉宾,也没邀各路媒体,只在《画讯》俱乐部举办了一个简单又不失隆重的仪式,我也只是通过"美篇"做了一个报道,把拜师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公布了一下。我的微信朋友圈有好几千人,拜师的消息一出,得到了社会各界朋友和书画界众多老师的祝贺。我在回复大家的祝贺时说了一句玩笑话:我有点贪。

的确,我入书画圈,刘荫祥先生是我的领路人,我喜欢刘老的大写意花鸟画,我也算是刘老的一位知音,可我半路画画时,却又从山水画入的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逐渐有了一点名堂。纪老山水画中的厚重、大气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我曾说过不拜师,因为我在书画界中接触的画家太多了,高手也很多,都是我的老师。拜师的念头是突然出现的,而且想法很坚定,要拜就两位老师一起拜。两位先生成全了我的"贪念",我在发表拜师感言时说了这样的想法,我不会学两位老师的样式,我学习的是他们的精神和理念,我觉得我作为学生,更有责任把他们的精神和理念以及艺术成就传承下去、弘扬开来。

今天这个日子,应该是温馨的、美好的,但又是伤感的。怎么也没想到,就在上个月的15日晚8点,刘荫祥先生溘然长逝,让我们的师生情缘戛然而止。经常看我微信的朋友们都知道,老师去世后的这些天,我一边分享着社会各界尤其是书画界人士对刘老去世的悼念,一面表达着我的哀思。到现在,我都恍惚,不相信老师真的己离我而去。思念越深,越觉得去年的今天,我突发拜师的念头是那么正确,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吗?

以往的二十多年,我与刘老的交往很多很多,几乎每个月都会到刘老家中坐坐,我们爷俩有谈不完的话题,我觉得我懂先生,先生也懂我。而拜师之后,我仅仅见过刘老两面,老师就离我而去了。为什么见面如此之少了呢?是因为拜师之后的第三天,我的母亲就猝然去世,带着重孝的我短时间不愿去看老师,春节期间更不能拜年,所以在春节前我抓紧时间分别去看望了两位老师。春节刚到,新冠病毒肆虐,更无法去登老师的门了,只能通过微信和老师说说话。习惯了经常性的探望和畅谈,被病毒挡住了脚步,我想刘老,有一天刘老留言说也想我了,好想见面聊一聊。

七月初,我与刘老定好了登门的日子,被师母否了,又推了半个月。终于和老师见面了,见老师精神很好,我也特别高兴。那天,我们又聊了很多,又聊得忘了时间,在没有尽兴的情形下告别。料想不到,这竟是我与刘老的最后一次相见。从此,再无师生的畅快相见,再也看不到老师常常给我鼓励的留言,再也读不到老师那充满哲理的精彩小品和睿智畅达的短文了。

我的艺术领路人就这么突然地走了,心好痛!咱爷俩还有好多好多话没说呢!我正编辑的《墨香斋随笔集》,您不是答应给我写序的吗?您的自传性新著《刘荫祥大写意》快收尾了,您不是希望我写一篇序言吗?您常说:"庆举最懂我。"我正在脑子里酝酿这篇文章呢,您怎么就不看看我写的行不行就走了呢?

在天津的书画界,刘老是我结识最早的画家,我走入书画界,也是由结识刘老开始的。我们的缘分太深,我们的故事太多。今天,又是凌晨3点多就醒了。我母亲去世后,我就是每天这个时候醒来,再无睡意,写下一篇又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今天,又一口气写下这段文字,这是又一波回忆的开始。我和恩师刘荫祥的故事,容我慢慢分享给大家。(文/徐庆举)

去年的今天,作者给两位恩师送上礼物,表达我的敬意

刘老给作者的题词
作者与刘老和师母合影
最后一次与老师畅谈

老师的书房作者光顾过无数次,这一次,只有老师的墨迹还在

老师去世后,师母都原样保留着过去的样子。

以下是刘老晚年的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