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來是一個極普通的日子,但對我來說,今天這個日子卻很特別:有美好、溫馨的回憶,又有別樣的傷感。

去年的今天,我是一個寵兒,因爲我一下子正式磕頭拜了兩個老師:劉蔭祥先生和紀振民先生。

兩位先生同齡,都是1938年出生,劉老大紀老一個月。兩位先生又都是天津的國畫大家,劉老以大寫意花鳥畫立世,紀老以山水畫聞名。

拜師收徒儀式我經歷了很多,好多還是我主持的,一個老師收幾個徒弟常見,一個學生同時拜兩位老師的我還沒見過。而我開了這樣的先河。

我與兩位先生認識都很早,他們都像父親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着我,支持着我,他們寬厚待人的美德感動着我,他們在藝術上孜孜以求、不斷進取的精神感染着我,使我在去年8月底的某個早晨突然有了拜師的想法,而且想同時拜。

我不知這樣合適不合適?我問劉老,劉老說紀老同意,我沒意見。紀老說,只要劉老答應,我同意。得到這樣的答覆,那一刻,我周身發熱,心呯呯跳。兩位先生對我太龐愛了(寫到這兒,眼角有淚)。

還要說一點,我之所以敢提出這個大膽的設想,前提是兩位先生雖然平時交往並不多,但他們彼此是藝術上的知音,紀老常說劉老的大寫意花鳥畫個性強、有創建,在國內是頂尖的,劉老常說紀老的山水畫難得畫出了風格畫出了高度,在國內也是一流的。老哥倆在偶爾相見的場合,那種發自內心的歡愉我是看在眼裏的。

於是,去年的今天,對我來說就成了一個特殊的日子、幸福的日子。在此之前,劉蔭祥先生曾舉行過12次收徒儀式,我主持過11次,其中有一次收徒,我正在四川大涼山參加天津日報張俊蘭愛心工作室的扶貧活動,否則,那次的主持也一定是我。而這次,夫人臨時客串主持,我成了拜師的學生。

那次拜師儀式,我沒有太過張揚,只請了幾位嘉賓,也沒邀各路媒體,只在《畫訊》俱樂部舉辦了一個簡單又不失隆重的儀式,我也只是通過"美篇"做了一個報道,把拜師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公佈了一下。我的微信朋友圈有好幾千人,拜師的消息一出,得到了社會各界朋友和書畫界衆多老師的祝賀。我在回覆大家的祝賀時說了一句玩笑話:我有點貪。

的確,我入書畫圈,劉蔭祥先生是我的領路人,我喜歡劉老的大寫意花鳥畫,我也算是劉老的一位知音,可我半路畫畫時,卻又從山水畫入的手,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逐漸有了一點名堂。紀老山水畫中的厚重、大氣也是我非常喜歡的。我曾說過不拜師,因爲我在書畫界中接觸的畫家太多了,高手也很多,都是我的老師。拜師的念頭是突然出現的,而且想法很堅定,要拜就兩位老師一起拜。兩位先生成全了我的"貪念",我在發表拜師感言時說了這樣的想法,我不會學兩位老師的樣式,我學習的是他們的精神和理念,我覺得我作爲學生,更有責任把他們的精神和理念以及藝術成就傳承下去、弘揚開來。

今天這個日子,應該是溫馨的、美好的,但又是傷感的。怎麼也沒想到,就在上個月的15日晚8點,劉蔭祥先生溘然長逝,讓我們的師生情緣戛然而止。經常看我微信的朋友們都知道,老師去世後的這些天,我一邊分享着社會各界尤其是書畫界人士對劉老去世的悼念,一面表達着我的哀思。到現在,我都恍惚,不相信老師真的己離我而去。思念越深,越覺得去年的今天,我突發拜師的念頭是那麼正確,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嗎?

以往的二十多年,我與劉老的交往很多很多,幾乎每個月都會到劉老家中坐坐,我們爺倆有談不完的話題,我覺得我懂先生,先生也懂我。而拜師之後,我僅僅見過劉老兩面,老師就離我而去了。爲什麼見面如此之少了呢?是因爲拜師之後的第三天,我的母親就猝然去世,帶着重孝的我短時間不願去看老師,春節期間更不能拜年,所以在春節前我抓緊時間分別去看望了兩位老師。春節剛到,新冠病毒肆虐,更無法去登老師的門了,只能通過微信和老師說說話。習慣了經常性的探望和暢談,被病毒擋住了腳步,我想劉老,有一天劉老留言說也想我了,好想見面聊一聊。

七月初,我與劉老定好了登門的日子,被師母否了,又推了半個月。終於和老師見面了,見老師精神很好,我也特別高興。那天,我們又聊了很多,又聊得忘了時間,在沒有盡興的情形下告別。料想不到,這竟是我與劉老的最後一次相見。從此,再無師生的暢快相見,再也看不到老師常常給我鼓勵的留言,再也讀不到老師那充滿哲理的精彩小品和睿智暢達的短文了。

我的藝術領路人就這麼突然地走了,心好痛!咱爺倆還有好多好多話沒說呢!我正編輯的《墨香齋隨筆集》,您不是答應給我寫序的嗎?您的自傳性新著《劉蔭祥大寫意》快收尾了,您不是希望我寫一篇序言嗎?您常說:"慶舉最懂我。"我正在腦子裏醞釀這篇文章呢,您怎麼就不看看我寫的行不行就走了呢?

在天津的書畫界,劉老是我結識最早的畫家,我走入書畫界,也是由結識劉老開始的。我們的緣分太深,我們的故事太多。今天,又是凌晨3點多就醒了。我母親去世後,我就是每天這個時候醒來,再無睡意,寫下一篇又一篇回憶母親的文章。今天,又一口氣寫下這段文字,這是又一波回憶的開始。我和恩師劉蔭祥的故事,容我慢慢分享給大家。(文/徐慶舉)

去年的今天,作者給兩位恩師送上禮物,表達我的敬意

劉老給作者的題詞
作者與劉老和師母合影
最後一次與老師暢談

老師的書房作者光顧過無數次,這一次,只有老師的墨跡還在

老師去世後,師母都原樣保留着過去的樣子。

以下是劉老晚年的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