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是戰國七雄的最終勝利者,統一霸業的完成者必然要提秦始皇。而說到秦國的崛起之路就不得不說商鞅,正是由於商鞅的變法,秦國才從一個落後小國搖身一變,傲視羣雄。商鞅變法從秦國政治、軍事等方面都進行改革,才讓秦國煥然一新。因此,秦國纔有了征戰其餘六國的資本,最終實現了稱霸之夢。

商鞅畫像

既然商鞅爲秦國建立了如此蓋世功勳,理應受到秦國的座上賓之禮,但事實卻與之相反。變法之後的商鞅卻被逼迫流亡他地,最終迫於無奈只能舉兵反秦以求自保,不過寡不敵衆,一代改革家就這樣喪命,死後的屍身還被施以車裂的酷刑。商鞅變法換來秦國的強大,但是自己卻成了變法的犧牲品,最終落得個悽慘的下場。這一切究竟是何緣故,一切要從商鞅所處的時期說起。

秦國軍馬

商鞅本是衛國人,因爲崇尚法家思想,還曾到魏國去施展自己的抱負,並且自了魏國宰相的家臣,學習了等法家思想以及吸收其實踐的變法經驗,不過商鞅在此處並沒有得到完全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而當時戰國七雄爭霸,各國都因爲戰國不斷而國力受損,不僅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統治者也急需謀求讓自身強大的方式。尤其是落後的秦國,在趙國的對戰中屢次失敗,因此秦孝公希望能夠一改秦國的現狀,因而廣納賢才,尋求變法之道。於是商鞅抓住了這個時機,準備在秦國一展拳腳。

商鞅影視化形象

來到秦國的商鞅受到了秦孝公的賞識,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被任命爲左庶長開始了變法之路。在商鞅大刀闊斧的改革之下,秦國的軍事實力大爲增強,同時政治經濟等方面有了很大突破。秦國很快脫離了落後弱小的現狀,商鞅變法也爲整個秦國的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秦孝公影視化形象

對於整個秦國的發展走向來說,商鞅變法是極其成功的,但是這位改革家的結局卻並不如意,這與商鞅的改革內容相關。商鞅的這場改革牽涉多方的利益,所以他變法成功的同時,也招致了很多的非議。比如在商鞅變法中爲了增強士兵的作戰積極性,所以取消了世襲世祿制,改由軍功論封賞。僅此一條就遭到當時的秦國王宮貴族的舊勢力的反對,在商鞅變法推行之時這些勢力就公然表示反對。但秦孝公急於改變秦國的狀況,而且又對商鞅的能力極爲肯定,所以在秦孝公的有力支持下,商鞅還被封爲秦國的大良造,而且手握秦國軍權,商鞅的變法得以推行。而且變法強大後的秦軍還一舉戰勝了魏國,而商鞅也獲得了秦孝公賞賜的商地的15邑封地。

商鞅變法(立木之信)

但是商鞅變法的實行靠的是秦國最高統治者的支持,而一旦失去了依靠,商鞅就成了衆矢之的。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商鞅的靠山也就轟然倒塌。秦惠文王繼位,於是一些舊有的貴族勢力又重新站出來,給商鞅安了一個反叛的罪名,將商鞅逼入了絕境。因此商鞅不得不踏上了流亡的道路,爲了躲避秦軍的追捕,商鞅打算先找暫避風頭之所。但是在商鞅的變法條例之下,爲避免連坐,無人敢收留之。走投無路之下,商鞅只好逃到自己的封地,舉兵反抗追擊其的秦軍。但是兩方實力差距可想而知,商鞅不過是在做最後無謂抵抗。最終商鞅被殺,而他的屍身被帶了秦國都城車裂示衆。

商鞅談變法內容

商鞅改革的功績是值得肯定的,他的變法對於秦國當時以及後世都有着極爲深遠的意義。甚至可以說因爲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強大,從而改變了戰國時代的走向。不過商鞅的變法不僅折損了秦國舊貴族的利益,而且由於其影響力巨大,對於秦惠文王的地位都受到了威脅,加上保護傘秦孝公一倒,風光的改革家就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商鞅撰寫變法內容

商鞅的變法也確實大有成效,但也並非沒有弊端,比如商鞅手段嚴酷,用刑過重。即使犯了小錯也要從重處罰,其中一些無辜之人也冤死其中。商鞅以此來樹立立法的威嚴,但是也爲自己埋下了禍根。不過商鞅雖身死,但商鞅的變法卻依舊在秦國發揮着作用,其中變法的精華部分也逐漸流傳了下來,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商君書》

《戰國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