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閻錫山,可謂是民國地方軍閥中的傳奇人物,一方面,他有着一套獨特的統治手段,統治山西省長達38年之久;另一方面,他又因任人唯親和不信任手下將領,長期偏安山西一隅,沒能向外擴張個人勢力。今天筆者就來聊聊閻錫山。開明下的地域觀念

閻錫山的部隊起家於清末新軍。民國成立後,不少地方軍閥很少重用學生出身的軍官,因爲他們覺得學生不能衝鋒陷陣,又腦子過於活絡,不好控制。

閻錫山

閻錫山恰恰相反,他不僅廣泛招募了許多保定軍校畢業的學生,還任用這批人建立了不少初級軍事院校,爲他培養基層軍事骨幹,這在閻軍以後幾次擴編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從表面上看,閻錫山用人開明,學生行伍並用,他的高級將領中籍貫省內省外的都有,但仔細追究起來,還是存在着非常狹隘的地域觀念。閻錫山手下非山西省出身的高級將領,大多是他的親信利用同學親友的關係拉攏來的,只能算是偏將。這些人不僅戰時沒有決策權,打仗都得要衝鋒在最前列,到論功行賞時又只能排在最後。

馮玉祥、蔣介石和閻錫山(右)合影

閻錫山鍾愛山西籍高級將領,但也有晉北晉南之分。閻錫山是晉北五臺縣人,所以他也更偏向於重用晉北人,而晉南出身的高級將領,如傅作義、孫楚和李生達等,經常受到他的猜忌,以至於後來都被架空或是離他而去。

甚至在閻錫山的一干晉北系親信將領中,也有親疏之分。他最親近的,是出身於他老家五臺縣的,之後則是出身於定襄、繁峙、代縣和崞縣這四個五臺縣周邊縣城的,再之後纔是出身雁北和山西西北各縣的。閻錫山所依賴的核心將領如楊愛源、王靖國和趙承綏等,都是五臺縣出身。

楊愛源上將任人唯親包庇親信

閻錫山對五臺縣的將領關愛有加,即使他們犯了錯打了敗仗,也不影響仕途。

1927年閻軍參加國民革命軍的北伐戰爭期間,由楊愛源擔任前敵總指揮,徐永昌爲副總指揮。由於楊愛源指揮失誤,閻軍被東北軍擊潰,被迫退守太行山區。閻錫山改任徐永昌爲總指揮,楊愛源雖然被降職,但實際仍掌握閻軍指揮大權,未受什麼處罰。

1930年中原大戰期間,閻錫山聯合馮玉祥向蔣介石宣戰,趙承綏奉命指揮隴海前線的騎兵第一軍。由於趙承綏畏縮不前,沒能及時協同友軍迂迴商丘,切斷蔣軍的撤退之路,導致馮玉祥活捉蔣介石的計劃功敗垂成。馮玉祥對此異常憤慨,要求將趙承綏就地正法以振軍威,但閻錫山卻當完全沒什麼事似的,繼續讓趙承綏當他的騎兵司令。

趙承綬中將

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第19軍軍長王靖國指揮無能,連戰連敗。臨汾失守後,軍法執行監張培梅主張把負有主要責任的王靖國槍決,閻錫考慮到王靖國沒有把部隊全敗光,就拒絕了這個要求。張培梅氣得大叫:”軍法不行我何獨生?“乾脆吞下鴉片直接自盡了。

當然,閻錫山也不是無限制包庇他的親信,一旦觸及到與他自身利益有關的事情時,他的這些親信也就成了隨時可丟棄的棋子。抗戰初期,第61軍軍長李服膺奉閻錫山密令從雁北撤退,導致雁門以北大片國土淪陷,引發國內輿論非議。事後蔣介石派人來調查此事,閻錫山怕李服膺供出自己,乾脆先斬後奏,將李服膺迅速槍決後草草了事。

王靖國中將商震率部出走

商震將軍作爲閻錫山的部下,也算是一位”老革命“。早在辛亥革命之前,他就參加了同盟會,組織過暗殺清朝海軍大臣的活動。1913年國民黨討袁戰爭期間,商震被袁軍俘虜,後在袁軍執法官陸建章的賞識下,出任其部下營長,參與鎮壓陝西白狼起義。1916年討袁戰火再起,陝西光復,商震被迫率部下逃過黃河,投奔閻錫山。

在閻錫山手下十年期間,商震衝鋒陷陣,爲閻錫山守住山西的地盤立下汗馬功勞。儘管如此,由於他畢竟是依附過來的外來將領,始終進不了晉軍的核心決策圈,這也使得他逐漸產生脫離閻錫山的想法。

1928年,商震率部參與第二次北伐,擊敗奉軍張作霖部,攻下河北省。事後商震任河北省主席,他趁機廣辦學校培訓骨幹,打算時機一到便脫離閻錫山。

商震上將

這一切自然逃不過閻錫山的眼睛,他將商震調回山西任省主席,名爲平調,實爲軟禁。正巧此時中原大戰剛結束,閻軍戰敗被迫接受東北軍的改編。商震被任命爲第32軍軍長,並被張學良任命指揮其他山西各軍。但閻錫山沒有把軍權交給商震,而是轉交給徐永昌,這再次令商震非常不滿。

1931年7月,商震脫離閻錫山的機會終於來了!這年石友三率部反叛張學良,第32軍被蔣介石調用參與討伐叛軍。商震趁機率領第32軍第198、199旅,以討伐石友三之名登上火車,一直跑出了山西省,從此徹底擺脫閻錫山的控制,投靠蔣介石門下。

石友三李生達之死

李生達與傅作義同爲閻錫山手下晉南出身的將領,1924年閻軍與馮玉祥的國民軍爭奪晉北期間,時任第10團代團長李生達率部堅守大同三個月,不僅頂住了馮玉祥部將鹿鍾麟的圍攻,還阻止了代旅長傅汝鈞的投降企圖。事後李生達被提拔爲第5旅旅長,沒過幾個月又升任第15師師長兼大同鎮守使,紅極一時。

1933年蔣介石在江西發動第五次圍剿,要求閻錫山派一個軍前來助陣,閻錫山萬般無奈便派時任第19軍軍長兼第72師師長的李生達率部前來。在江西作戰期間,蔣介石利用李生達的小同鄉苗培成和保定軍校同學熊式輝、陳誠的關係,對他多般拉攏。碰巧李生達也有意脫離閻錫山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於是和他們打得異常火熱。

李生達上將

閻錫山自商震出走後就對部隊外調之事極爲敏感,李生達和蔣介石來往密切他當然不會不清楚。爲了騙李生達率部回晉,閻錫山便以工農紅軍集結陝北爲由,要求李生達率部回晉。

李生達認爲可以趁機在綏南搞出局面,便爽快答應。正巧此時工農紅軍入晉作戰,李生達指揮晉軍頂住了紅軍的攻勢,併成功「克復」被紅軍佔領過的地區。

山西戰役的勝利使得蔣介石對李生達的印象更好,他便趁機要求閻錫山再提升其爲總指揮,率不少於十個步兵團的兵力入陝圍剿紅軍。王靖國眼紅李生達權勢的步步提升,便提醒閻錫山:這麼一去李生達恐怕再也不會回來了。

紅軍東征

閻錫山此時也對李生達顧慮重重,於是收買了李生達的貼身衛士,將他射殺在臥室內。此後,閻錫山對晉南出身的將領更加不信任。限制傅作義

傅作義在1918年從保定軍校畢業後,就開始追隨閻錫山。在爲閻錫山效力的十幾年間,出力頗多,特別是在1928年二次北伐期間,堅守涿州,頂住了奉軍優勢兵力的百日圍攻,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儘管如此,晉南出身的他還是得不到閻錫山的完全信任。

二次北伐勝利後,傅作義被蔣介石任命爲天津警備司令,引起了閻錫山的猜忌。蔣介石看出了閻、傅二人之間的矛盾,於是在中原大戰勝利後要求閻錫山任命傅作義爲綏遠省主席。閻錫山雖明知這是蔣介石分化他勢力的詭計,卻也只能答應。

傅作義上將

爲了防止傅作義脫離控制,閻錫山命令王靖國與趙承綏分別坐鎮綏西和綏東,將傅作義的權力限制在省城和周邊幾個縣內。抗戰爆發後,閻錫山讓傅作義放棄綏遠回到身邊,又讓他率部堅守太原爲其他晉軍斷後,打算借日軍之手將其部下消耗光。

爲了削弱閻錫山,蔣介石任命傅作義爲第八戰區副司令兼第二戰區北路軍司令,命其率第35軍返回綏遠根據地堅持敵後抗戰。閻錫山被迫放行,不過他陰奉陽違將原本派去支援的第61軍陳長捷部和第35軍炮兵團都扣下。

儘管如此,在共產黨的幫助下,傅作義還是在綏遠站穩了腳跟,並最終得以脫離閻錫山軍事集團。閻錫山對此異常惱怒,向蔣介石告狀”傅作義赤化了“,然而卻沒有什麼用。

第35軍炮兵

這樣,到抗戰結束時,閻錫山部隊中剩下的高級將領都是對他「忠心耿耿」卻無突出軍事才能的五臺同鄉,這也導致晉軍在解放戰爭期間不斷被解放軍的偏師吊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