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是朱元璋的長孫,1399年登基,史稱建文帝。

1402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登上帝位,史稱明成祖。

南京城破時,有人說建文帝在大火中燒死,有人說建文帝逃出南京、雲遊四方。

其中最廣爲流傳的一個說法是,建文帝出逃後剃度出家39年,曾經在廣西橫縣南山應天寺隱居15年。

當年,得知南京失守時,建文帝長吁短嘆,想自殺以謝國人。翰林院編修程濟說:“天位已去,天年未盡;國土雖失,社稷未亡。陛下若削髮出走,或有生路。”

這時,身邊的宮人也捧着朱元璋留下的一隻小木箱,跟建文帝說:“先帝有言,遇到危急時再打開”。

建文帝打開木箱,看見裏面有一把剃刀和一份度牒,知道是天命難違,痛哭不已。

建文帝趁亂逃出南京,削髮爲僧,執度牒雲遊了四川、雲南、貴州和福建、廣東等地,最後進入廣西,在橫縣應天寺(也叫壽佛寺)隱居。

不知不覺間,建文帝已經流亡39年了,年近古稀。當年跟他結伴的人老的老,死的死。老皇帝萌生了死後將屍骨葬在祖先旁邊的念頭。

當時,朱棣已亡,朱棣的兒子和孫子都是短命的皇帝,在位的是朱棣的曾孫明英宗朱祁鎮。

橫州(今橫縣)知州近在眼前,建文帝卻沒法知會朝廷。因爲按照明朝規矩,四品以上的官員纔有資格直稟皇上,而橫州知州不過六品,建文帝只得另想他法。

一天晚上,建文帝做了一個夢,朱元璋在夢裏說:“孩子,你磨難期盡,應當辭僧還俗。沿鬱江西北而上,可遇到思恩貴人。”

建文帝醒來,又想起當年皇爺爺的那隻救命木箱,果真化裝成商人,乘船沿鬱江而上。

沒幾日,船來到一個叫思恩的地方。這是一個土州,建文帝得知後,興奮異常。

“莫非我的貴人就在此處?可人海茫茫,到底誰纔是呢?”

當時思恩土州的州治在右江果化江邊(今平果市古城鎮)。按當時的規矩,土州知州可以直奏朝廷,建文帝在當地一處廟宇棲身後,便跟人打聽思恩土州知州岑瑛的下落。

岑瑛爲人正直,誠實可靠,建文帝更認定他就是皇爺爺託夢的貴人。

一天,岑瑛乘轎出行時,一個僧人擋道而行,毫無避諱。

隨從見狀,上前呵斥,僧人也不畏懼,還掏出一紙要呈給岑瑛。

岑瑛下轎,接過紙書細讀起來,只見那是一首詩:

流落江湖四十秋,

歸來不覺雪盈頭。

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漢無情水自流。

長樂宮中雲影暗,

昭陽殿裏雨聲愁。

新蒲細柳年年綠,

野老吞聲哭未休。

岑瑛趕緊問僧人姓甚名啥。

僧人自稱建文帝,從南京出走近40年,渴望死後歸鄉葬骨。

岑瑛大驚,命左右厚待建文帝,然後速報廣西巡按御史,並直奏明英宗。

不久,朝廷回旨,由各驛站護送建文帝回京,一路上號稱爲老佛。

因護送建文帝有功,明英宗下令將思恩州升爲思恩府,岑瑛升爲知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