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8月最新

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报告显示

2020年8月1日至8月31日

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

10314例

死亡9例 ▼

2020年8月1日零时至8月31日24时,全省报告法定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10314例,死亡9例。 甲类传染病鼠疫和霍乱无病例报告。 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出血热、狂犬病、登革热、炭疽、流脑、白喉、新生儿破伤风、钩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14种传染病无病例报告,其余13种乙类传染病的报告病例总数为7862例(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报告死亡9例(艾滋病7例,乙肝2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

乙肝、肺结核、梅毒、丙肝、布病 ,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91.68%。 丙类传染病中麻风病、斑疹伤寒、包虫病和丝虫病无病例报告,其余7种丙类传染病的报告病例总数为245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为: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95.07%。

卫生健康提示:

9月,大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相继开学,返校师生应做好个人防护,学生和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做好预防接种证查验、晨午晚检、因病因事缺课追踪,注意预防肠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等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当前我省新冠肺炎疫情以境外输入性病例为主,常态化疫情防控仍需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建议公众仍要提高警惕,减少聚集、减少聚餐,勤洗手、常通风,科学佩戴口罩,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有症状早就医。

秋冬季节天气多变

现阶段是各类重点传染病的多发季节

必须严格做好防控工作

严防传染病

其中

以下几种传染病是重点防范对象

季节性流感

天气越来越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发病将越来越多,很多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儿童,都成为流感的高发人群。

防护措施 1. 讲究个人卫生,勤换衣,勤洗手,不共用毛巾、手帕等个人用品,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注意休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身体状况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到空气流通较差的场所,避免密切接触流感样患者 3. 出现流感样症状者,出入公共场所时应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等遮住口鼻;尽可能减少与他人的接触,及时就医 4.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非常重要。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感染者常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水疱或溃疡,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防护措施 1.勤洗手、掩口鼻 2.避免孩子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 3.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常接触的物品 4.尽量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5.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保持通风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通过飞沫传播。

防护措施 1.接种疫苗 2.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妥善清理口鼻排出分泌物 4.保持双手清洁 5.彻底清洁患儿用过的玩具和家具 肺结核 肺结核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者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低烧、夜间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严重病人可以出现肺空洞或并发大出血。

防护措施 1.及时接种卡介苗 2.养成良好习惯,不随地吐痰,加强营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咳嗽、咳痰2周以上的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做肺结核筛查 4.学校所有新生入学应做结核病筛查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借助食物传播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

防护措施 1.减少污染,控制食物保存的温度、熟食存放时间 2.生熟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存放时间较长的食物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3.注意饮用水的卫生

传染病并不可怕

我们需要做的是

正确认识它,正确预防它

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赶紧转告身边的人吧

来源: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张晶晶 监制:周 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