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這是一個資本友好型的社會,可能很多人並不認同。畢竟這個時代,經過19世紀-20世紀的勞工運動,勞動者的權利和地位都得到了極大地提高。工廠的環境,工作的時間,帶薪休假制度,保險制度,法定節假日,同工同酬……一系列勞工立法,保障了勞工的權利。藍領還是白領,都過上了體面的小康生活。

但是,這只是事情的一面。另一面是,在對勞動者友好的時候,我們看到了更多的資本友好。比如,對外資更好的待遇,吸引了資本向成本低窪處流動,更純粹的金融遊戲,讓勞動者的錢瞬間回到了資本家手裏。大量的房地產、資產升職,讓工資收入根本不值一提,而那些坐擁資產的人,則能夠大幅升值。現在的資本已經不再是靠血汗工廠,而是靠着更精細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利潤目標。

所以西方產生了中產階級的萎縮、勞工階級的失業,以及大量底層人物的失業狀態。福利制度能夠讓他們活下去,但是卻讓他們看不到希望。另外一邊,則是一羣願意用生命和身體來換取工作的第三世界人羣:農民、進城的年輕人,低學歷者、破產者、亟需錢者。他們願意回到十九世紀的環境裏,爲資本打工。

另外,我們還看到了一羣高級白領,他們收入高,但是工作時間也長,單位工資算起來,可能比工廠流水線的要高,但是他們有錢就沒時間。這羣人,也是再拿35歲之前的生命來換取資本和資產。

第一次在這個時代,我們看到了有錢的忙人。自古以來,有錢就是有閒,富人們願意爲了精緻的生活放棄時間,爲了看一場大師表演趕十個小時的路程,因爲這就是品味。但是在這個時代,富人的時間永遠不夠,永遠比普通人起得早、睡得晚,就像康熙、雍正和乾隆那樣,夙興夜寐,日理萬機。

再比如,外賣員,互聯網時代的低端程序員,但是工資就是高,比流水線要高,但都是拿命拼來的。流水線想加班也行,但是就是利潤率低,而外賣員加班卻能夠獲得更高的單位工資。相比之下,程序員的更高,創業者的更更高!

資本友好型的社會可能友好的只是資本,也不包括資本家,不包括有產者。資本已經脫離了人的世界,變成一個自主自爲的系統。

而一個文明的社會,應該有更多的時間給予生活而不是工作。社會應該由資本友好型變成勞動者友好型,這裏的勞動者包括資本家,也包括白領、藍領,自由職業者。這意味着重新思考效率和公平、幸福的關係,用外在的法律和制度來約束失控的競爭和利潤的追求,把工作變成一種有節奏,有邊界,有約束力的行爲,而不是沒日沒夜,夜以繼日的工作。

對於資本家來說,勞動者友好型意味着讓資本的速度慢下來,讓人的形象立起來。有事情可以慢慢來,一萬年太久,何必爭一時之快。

對於普通的上班族來說,勞動者友好型意味着脫離老闆和公司的佔據,擁有自己的時間和抉擇,不用那麼瘋狂地去做。

歐洲人可能做得相對好一點,在效率和幸福之間做到了平衡,美國人可能差一點,追求效率,幸福感較低。而亞洲人則最可怕,追求效率卻變成了磨洋工,誰都不敢第一個準時下班,但是加班又沒有什麼特別着急的事情。也許這背後是產業結構的問題,畢竟傳統的製造業靠的就是機械重複的勞動,時間的長度比密度重要。而現在服務業是智力行業,時間的密度比長度重要。擁有健康的生活,也許能夠給你更多的自由。

而對於中國來說,這也同樣是一個急迫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