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发股份收购标的身价突增显蹊跷 诸多经营风险潜藏惹人忧

来源:红刊财经

9月4日, 国发股份 发布了收购草案,其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广州高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盛生物”或“标的公司”)99.98%的股权,交易价格为3.56亿元。《红周刊》记者翻看草案发现,标的公司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身价猛增,十分蹊跷。此外,标的公司下游主要客户不稳定,上游则存在依赖大供应商的情况,经营风险暗涌。

身价突增显蹊跷

国发股份此次收购的标的公司为高盛生物,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此后历经过多次增资与股权变动,其中,2018年8月,其分别实施了一次增资及股权集合竞价转让;2019年12月,其又实施了两次股权集合竞价转让。据草案显示,上述增资及股权转让中,标的公司整体估值分别为9000万、2.04亿元、2.02亿元、2.45亿元。然而,在本次交易中,以2019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高盛生物的整体评估值为3.60亿元,这意味着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高盛生物的估值竟增加了1亿元。为何标的公司的交易对手变为上市公司后,其身价便猛增呢?这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截至评估基准日,高盛生物的账面净资产为7326.20万元,本次标的公司评估增值2.87亿元,评估增值率达391.81%。而高溢价也意味着将给上市公司带来不少的商誉,据交易完成后的备考审阅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上市公司备考合并报表中形成的商誉金额为2.79亿元,占备考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比例为32.87%。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近年来盈利微薄,其中,2017年至2019年,其净利润分别为235.27万元、-2161.11万元、577.29万元,不是处于亏损状态,就是仅盈利几百万元。如此情况下,倘若日后标的公司数亿元的商誉一旦出现减值,对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来说,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暗藏经营风险

高盛生物不仅估值骤增的谜团待解,其存在的经营风险也需要投资者警惕。

据草案显示,2018年、2019年度,高盛生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1.09亿元、1.48亿元,实现净利润1631.55万元、2323.12万元。其中,2019年其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了35.44%、42.39%,可见,其在2019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然而,其业绩高速增长背后却暗含诸多风险。

具体来看,高盛生物主要业务类别包括DNA检测仪器及配套耗材产品、DNA测序及数据库建库业务、司法鉴定业务等,其主要客户为公安单位。然而,查看其下游客户情况后发现,其大客户变化非常大,具体来看,2019年前五大客户中,除了第一大客户东莞市公安局尚在2020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名单中,其余均不在名单之列。上市公司对此解释为下游客户自身需求变化所致。令人担忧的是,标的公司下游客户不稳定,就意味着其高速增长的业绩恐怕难以持续,一旦没有开发出新的大客户,其业绩恐怕会有下滑的风险。

此外,高盛生物的供应商似乎也过于集中,其中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其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其总采购额的比重分别为77.29%、64.88%、64.88%。而标的公司供应商集中实则与其行业特性密切相关,上市公司在草案中解释称,由于基因测序服务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求较高,相应对采购设备质量性能的先进性、稳定性和准确性要求也较高,因此,国内外基因测序设备的行业龙头供应商集中度较高。而这也代表着标的公司短期内难以改变供应商集中的问题。

不仅如此,高盛生物的第一、二名供应商均为境外企业,而依赖境外供应商的风险在于,倘若日后贸易政策或供应商供应能力等因素发生变化,导致采购成本大幅提高甚至境外供应商无法供应相关产品,在其供应商十分集中的情况下,恐怕会对标的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