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發股份收購標的身價突增顯蹊蹺 諸多經營風險潛藏惹人憂

來源:紅刊財經

9月4日, 國發股份 發佈了收購草案,其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廣州高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盛生物”或“標的公司”)99.98%的股權,交易價格爲3.56億元。《紅週刊》記者翻看草案發現,標的公司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內身價猛增,十分蹊蹺。此外,標的公司下游主要客戶不穩定,上游則存在依賴大供應商的情況,經營風險暗湧。

身價突增顯蹊蹺

國發股份此次收購的標的公司爲高盛生物,該公司成立於2007年,此後歷經過多次增資與股權變動,其中,2018年8月,其分別實施了一次增資及股權集合競價轉讓;2019年12月,其又實施了兩次股權集合競價轉讓。據草案顯示,上述增資及股權轉讓中,標的公司整體估值分別爲9000萬、2.04億元、2.02億元、2.45億元。然而,在本次交易中,以2019年12月31日爲評估基準日,高盛生物的整體評估值爲3.60億元,這意味着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裏,高盛生物的估值竟增加了1億元。爲何標的公司的交易對手變爲上市公司後,其身價便猛增呢?這着實讓人摸不着頭腦。

截至評估基準日,高盛生物的賬面淨資產爲7326.20萬元,本次標的公司評估增值2.87億元,評估增值率達391.81%。而高溢價也意味着將給上市公司帶來不少的商譽,據交易完成後的備考審閱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上市公司備考合併報表中形成的商譽金額爲2.79億元,佔備考合併報表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比例爲32.87%。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近年來盈利微薄,其中,2017年至2019年,其淨利潤分別爲235.27萬元、-2161.11萬元、577.29萬元,不是處於虧損狀態,就是僅盈利幾百萬元。如此情況下,倘若日後標的公司數億元的商譽一旦出現減值,對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來說,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暗藏經營風險

高盛生物不僅估值驟增的謎團待解,其存在的經營風險也需要投資者警惕。

據草案顯示,2018年、2019年度,高盛生物分別實現營業收入爲1.09億元、1.48億元,實現淨利潤1631.55萬元、2323.12萬元。其中,2019年其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增長了35.44%、42.39%,可見,其在2019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然而,其業績高速增長背後卻暗含諸多風險。

具體來看,高盛生物主要業務類別包括DNA檢測儀器及配套耗材產品、DNA測序及數據庫建庫業務、司法鑑定業務等,其主要客戶爲公安單位。然而,查看其下游客戶情況後發現,其大客戶變化非常大,具體來看,2019年前五大客戶中,除了第一大客戶東莞市公安局尚在2020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戶名單中,其餘均不在名單之列。上市公司對此解釋爲下游客戶自身需求變化所致。令人擔憂的是,標的公司下游客戶不穩定,就意味着其高速增長的業績恐怕難以持續,一旦沒有開發出新的大客戶,其業績恐怕會有下滑的風險。

此外,高盛生物的供應商似乎也過於集中,其中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其向前五名供應商採購額佔其總採購額的比重分別爲77.29%、64.88%、64.88%。而標的公司供應商集中實則與其行業特性密切相關,上市公司在草案中解釋稱,由於基因測序服務對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要求較高,相應對採購設備質量性能的先進性、穩定性和準確性要求也較高,因此,國內外基因測序設備的行業龍頭供應商集中度較高。而這也代表着標的公司短期內難以改變供應商集中的問題。

不僅如此,高盛生物的第一、二名供應商均爲境外企業,而依賴境外供應商的風險在於,倘若日後貿易政策或供應商供應能力等因素髮生變化,導致採購成本大幅提高甚至境外供應商無法供應相關產品,在其供應商十分集中的情況下,恐怕會對標的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