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楠參與錄製《堅信愛會贏》MV

從《生死不離》到《堅信愛會贏》,行走在“愛”的路上

——專訪著名作曲家、“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舒楠

中國藝術報記者 鄧立峯

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日前在京召開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上發佈了2019年度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最美志願者、最佳志願服務組織、最佳志願服務項目、最美志願服務社區等“四個100”先進典型名單和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名單。中國文聯12個先進典型入選,其中,歌曲《堅信愛會贏》的曲作者舒楠獲得“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稱號。這位曾創作過《生死不離》《站起來》《追尋》等經典歌曲的作曲家,見證了大災大難,也經歷了愛的洗禮,在《堅信愛會贏》中繼續傳遞着愛的理念。近日,本報記者對舒楠進行了專訪。

中國藝術報:在疫情剛剛暴發的時候,您創作了歌曲《堅信愛會贏》,感動了無數人,也激勵了無數人。請您介紹一下這首歌的創作歷程。

舒楠:其實,在疫情暴發以後,很多人都跟我說,希望我創作一首與戰“疫”有關的歌曲,我都拒絕了。我想,人們希望我創作這樣的歌曲,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我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時創作了歌曲《生死不離》。《生死不離》影響很廣泛,但對我來說,這是一首悲傷的歌。現在回想起來,在大災大難面前,音樂應該起到治癒人心的功能,而不是讓人感到悲傷,所以,雖然《生死不離》流傳很廣,但我後來並不想再去聽這首歌曲。

因爲這個原因,當今年農曆大年初三,中國視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廖懇打電話來說,想讓我創作一首關於戰“疫”的歌曲時,我內心是拒絕的。但是,廖懇跟我說,他們就是想創作一首可以激勵人心的歌曲,而且邀請了梁芒作詞。這讓我轉變了想法,接受了邀請,我決定把《生死不離》的曲風改變一下,不再寫悽悽慘慘的作品,而決定寫一首昂揚的、具有感召力的、能激勵人心的歌曲。所以,在《堅信愛會贏》中,你聽不到傷感,你聽到的是堅強、奮進和在大災大難前保持堅韌不屈的精神,這就是我要傳遞的感情。

中國藝術報:如今您在面對疫情時的創作理念,已經不同於“5·12”汶川特大地震時的創作理念?

舒楠:是的,面對疫情,我希望找到一種能夠振奮人心的表達方式,而不是創作一首像《生死不離》那樣只帶有傷感悲情的歌曲。

中國藝術報:因此,您接受了創作戰“疫”歌曲的邀請。

舒楠:沒錯。接受邀請後,我馬上從安徽老家回到北京,那時候,疫情還非常緊張,說是冒着生命危險也不爲過。北京的小區都封閉了,樂手無法聚集在一起,歌手更是難以召集。就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開始在錄音棚裏錄音,令我感動的是,很多歌手最終都參與了錄製:在北京的歌手來到錄音棚裏,堅持錄音到半夜;而在香港的成龍、在臺灣的王力宏、在洛杉磯的譚維維,都發來了自己錄製的音軌。

我覺得這是一種態度,對於奮戰在戰“疫”前線的人,我們用這種方式爲他們加油鼓勁,也爲我們自己加油鼓勁。抱着這樣的想法,我們用了5個晝夜的時間完成了錄製。所有的幕後工作人員都非常辛苦,徹夜待在錄音室,拍攝、剪接。

在這段時間裏,最令我感動的是我的母親。接近80歲的母親從安徽跟我一起來到了北京,我們都知道,老年人是最容易受病毒感染的,可是因爲擔憂我的安全,母親跟我一起回到了北京。我還清晰地記得,在空無一人的機場,我們母子倆用手機拍了張合影,那是我心中最溫暖的時刻。

中國藝術報:就像您說的,《堅信愛會贏》錄製期間得到了很多歌手的支持,可是我知道您還有一個缺憾——您之前說過,在錄製《堅信愛會贏》時,您希望歌聲中有孩子的聲音,但出於疫情防控的考慮最終沒有找孩子來唱。您覺得,在這首歌的錄製裏,孩子的聲音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舒楠:我們錄製了18位歌手的聲音,他們的歌聲各具特色,我自己也參與了演唱。但在後來聽的時候,我總覺得還少了點什麼,那就是一個孩子的聲音——孩子代表着未來、代表着希望,我非常希望能讓孩子也參與到這首歌的錄製中來。但仔細想了想,因爲當時疫情的緊張形勢,把孩子帶到錄音室確實不安全,最終我們沒有找孩子來唱這首歌。

舒楠(中)和歌曲《堅信愛會嬴》幕後團隊在完成MV製作後留影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在歌曲MV發佈後,很多不同地方的孩子都在自己的家裏演唱了《堅信愛會贏》,並錄製了視頻,當聽到這些天籟般的聲音時,我真的特別感動。

中國藝術報:不僅是孩子們錄製了視頻,《堅信愛會贏》發佈之後,也有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包括影響比較大的“歌手版”和“粵語版” ,還有很多網友自己錄了視頻發到社交網站上,可見這首歌產生了很大影響。

舒楠:《堅信愛會贏》發佈之後,的確出了很多版本,包括外國人演唱的版本、醫務人員演唱的版本、手語版和舞蹈版等,甚至鍾南山先生也演唱了這首歌的片段。我非常感動,這體現了大家對這首歌的認可。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拍攝的“粵語版”更是在央視反覆播放,也獲得了巨大反響。我特別要提到的是,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也爲這首歌改寫了歌詞,歌曲中“真情守望長江黃河水流長,我們凝聚起中華民族的力量”這一句歌詞就是他寫的。我覺得,這句歌詞把歌曲的整體站位提高了。

中國藝術報:從年初到現在,疫情有了很大緩解,但仍然沒有完全結束。對於這次疫情的影響,您有沒有對自己的生活或創作活動進行重新思考?

舒楠:我的工作是創作歌曲,對於我這樣的創作人來說,疫情期間不能出門,可以把自己關在工作室中,把工作室當成家,照樣可以創作音樂作品。但是,關於更深層次的問題,這次疫情讓我對人生、對世界都有了新的反思。我開始更深入地思考:一個人應該怎樣過好自己的一生?世界的未來又將會是什麼樣子?現在,我更喜歡說一個詞——“抱團取暖”,大家應該認真地去體會我們的親情、愛情和友情,世界最終會回到這首歌的名字——“堅信愛會贏” 。

中國藝術報:“堅信愛會贏,是這個世界唯一的動力。”這是您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這句話是針對新冠肺炎疫情說的,但從您一直以來的作品中,我能感覺到“愛”的力量貫穿始終。這些年,您創作了很多蘊含“愛”的作品,比如《生死不離》《接你回家》《搭把手》等,請您描述下您對“愛”的理解。您覺得,對於一名文藝工作者來說,內心蘊含的“愛”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舒楠:“5·12”汶川特大地震後,我創作了歌曲《生死不離》;北京奧運會舉辦前,我寫了歌曲《站起來》;新中國成立60週年時,我爲電影《建國大業》創作了歌曲《追尋》;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後,我又寫了歌曲《不忘初心》和《新的天地》 。然後,是大家都知道的,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我創作了這首《堅信愛會贏》。我一直在時代的感召下,感受着時代脈搏的跳動,從人民羣衆身上挖掘最真摯的感情和最令人心動的故事,把它們譜寫成屬於這個時代的歌曲。我覺得,這是一名創作者應該肩負的使命。

對於文藝工作者來說,無論是對家人的愛還是對國家和人民的愛,甚至是對天地萬物的愛,它們都是愛,只不過可以分別稱之爲“小愛”和“大愛”。對我來說,這兩種“愛”是相通的——我們把自己的“小愛”傳遞給他人,讓“小愛”連在一起,這就是“大愛”。“小愛”是一根根火柴,可以照亮身邊的人,而“大愛”則是一根足以照亮世界的火炬。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就是呼喚愛、歌頌愛,讓愛傳遞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