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普中央廚房

印度研究人員宣稱完成了世界首款男性避孕藥的臨牀試驗。歷史上,避孕的重任主要壓在女性身上,新的突破會改變人類避孕的格局嗎?

除了避孕套之外,科學家又找到了一種新的男性避孕方式——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8月中旬宣稱,該機構已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款注射式男性避孕藥RISUG的臨牀試驗。該藥物避孕成功率爲97.3%,有效期爲13年。如果該藥最終通過了印度藥品監督管理局(DCGI)審批,就將成爲世界首款注射類男性避孕藥物。

其實,在經歷了幾千年漫長曲折的探索過程後,現代科學避孕法纔有瞭如今的模樣。歷史上,人們不斷地發明出更簡便、更有效的避孕工具和方法。瞭解這些來之不易的人類文明碩果如何產生,或許能讓今天的男性和女性更加理性地共同承擔避孕責任。

早期的避孕方法

人類剛剛產生文明時,主要以狩獵、打漁、採集爲生。惡劣的自然環境和低下的生產力不支持大量人口的存在。當時,人類可能還不懂得性與懷孕之間有什麼必然聯繫,一些文明甚至認爲懷孕和生育,是女性獨有的“魔法”。

進入農業社會後,人類從“播種-收穫”的生產實踐中得到啓發,開始認識到男性的精液是懷孕和生育的直接原因,隨後發展的避孕方法也轉而針對男性。這些方法主要有三類:一是限制性生活頻率,中國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了“君子之道,五日一御(性生活)”的道德規範;第二類是射精前中止性交或體外射精,這種避孕辦法,近代之前世界各民族都廣泛採用;第三類是改變性生活方式以防止精液進入子宮。顯然,由於不瞭解懷孕的實際過程和準確生理機制,上述原始方法的成功率並不高。

根據古老的莎草紙文獻,古埃及人也用當地“土特產”製作出了避孕栓劑:將蜂蜜和阿拉伯膠混合後浸入亞麻團,置入女性陰道內。這的確有些用處——阿拉伯膠吸水膨脹後能栓塞陰道,蜂蜜經微生物發酵則會產生大量的乳酸,使精子迅速失活。

而在文化比較發達、社會相對寬恕避孕的中世紀阿拉伯地區和印度,避孕方法發展到了世界的前列。近一千年前,他們就已採用沖洗陰道、用海綿一類物品堵塞子宮口、包裹陰莖等方法來避孕。這也是最早得到廣泛採納的男性避孕方案之一。

此外,印度還出現了結扎輸精管的嘗試。當地論述避孕原理和方法的醫學著作也有很多,成爲近代初期歐洲人的啓蒙讀物和教科書。

避孕套的發明與普及

避孕套是如今最普及和深入人心的避孕措施之一了。1564年,意大利人法羅比烏斯發表著作,提出了避孕套的最初設想。不過,當時還沒有與之匹配的製作工藝(於是他又建議把男性包皮拉長後捆紮綁住,以阻止精液流出)。

17世紀後期,英國出現了早期的避孕套,它們通常是用綿羊的腸子或魚皮製作的。

在當時的英國社會,基督教傳統觀念和法規仍佔統治地位,避孕屬於重罪。因此,人們發明和使用避孕套不是爲了避孕,而是爲了防止傳染梅毒等性病。當時,避孕套只能在風月場所出售,藥劑師、藥商也只能把避孕套賣給患梅毒或未來有可能感染上梅毒的人,例如駐外使節或商人、出海船員、來訪的外國人等。

17世紀~18世紀中期,科學家發現了卵子及懷孕的生理過程,避孕方法也隨之開始了近代第一次大進步。避孕套開始普遍用於避孕。

1839年,橡膠硫化技術被髮明出來後,橡膠避孕套在1855年橫空出世了。它們輕薄結實、規格劃一、性質穩定、物美價廉,迅速在世界範圍內流行起來。1919年,天然乳膠避孕套以及配套的自動生產線出現,使得避孕套的價格大大降低,越來越普及。避孕套成爲防範艾滋病傳播的重要手段,在公共衛生領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漸漸成爲人們日常用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最近幾年,由於技術的改進,避孕套的厚度已經大大降低。不僅如此,避孕套生產商也開始意識到,同一種尺寸的避孕套不能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所以纔有了今天不同形狀、不同寬度和長度,不同色彩的避孕套。

女性避孕藥問世60年,男性避孕藥杳無音訊

1951年,斯坦福大學榮譽化學教授卡爾·傑拉西在墨西哥城合成出了最早避孕藥的關鍵要素——炔諾酮,他也因此貢獻被稱作“避孕藥之父”。

避孕藥開發者的初衷,是推出一種控制生育的藥。然而,出於當時道德上的制約,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1957年批准這種藥(商品名Enovid)時,只將其列爲治療“嚴重月經問題”的藥物來投放市場,並警告人們:該藥物可能有阻止懷孕的副作用。

到了1960年6月,FDA正式批准Enovid作爲避孕藥。除了避孕之外,該藥物還能用於輔助治療或緩解多種其他疾病,如多囊卵巢綜合徵、子宮內膜異位症、貧血、粉刺等。20世紀80年代末,Enovid作爲第一代避孕藥的代表藥物退出了市場。

女性口服避孕藥的誕生,對人類所產生的影響十分重大和深遠——它將男女從生育的重擔中解放了出來。爲了將避孕藥和其他藥區分開來,“藥片”(pill)的第一個字母大寫後(Pill)就變成了避孕藥的專有名稱。

女性口服避孕藥正式上市,到現在已有60年了。在此期間,男性避孕藥一直“悄無聲息”,這主要是因爲製造男性避孕藥太難。讓男性避孕的原理很簡單,即控制精子生成,但實際操作起來太困難——既要從源頭短期降低睾丸的精子產量,又要在停止服藥後恢復精子產量,還要不傷害身體。嚴苛的要求,使合適的男性避孕藥物研發進展緩慢。一些試驗性的藥物,或多或少都會導致肝臟損傷,甚至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這些困難讓製藥公司失去了繼續進行相關藥物研發的動力。

至今,男性避孕藥物仍是一項期待已久的創新。找到副作用最小、最有效的化合物是很多科研人員的目標。

男性有了避孕新選擇

一直以來,女性避孕藥引發經期紊亂等問題很讓人頭疼。但由於傳統男性避孕方式(安全套、輸精管結紮等)存在成功率低、併發症多、不可逆等問題,男性避孕的話題一直處於“常常被提起,卻又被忘記”的尷尬境地。因此,探索可逆、安全、便於使用的男性避孕方式,一直是醫學界的研究熱點。

自2016年由“國際男性節育聯盟”(ICMC)組織的第一屆男性避孕大會召開以來,男性避孕方法的需求日益增加。期間,一些有前景的非激素靶標已經從臨牀前轉爲在體試驗,以確定這些新的化學結構是否能夠選擇性地阻斷雄性生殖系統中的特定靶標。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已經發布了新的競爭性申請,爲男性避孕藥的研究和開發提供資金。今後,各國政府、衛生機構和全球決策者支持將加速男性避孕研究在全球的進展,有利於構建健康的“男性避孕時代”。

遼寧省計劃生育科學研究院張曉偉、楊丹等人曾在《男性避孕方法的研究概況和可行性分析》一文中提到:男性可採用的理想避孕方法,應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逆性,不影響性慾和男性性徵等特點。目前男性避孕干擾生殖的環節有:抑制精子生成、阻礙精子成熟、干擾精子獲能和受精、阻斷精子運輸等,方法上包括卵泡刺激素免疫疫苗、外源性睾酮避孕、干擾雌激素受體或附睾特異蛋白從而影響精子成熟等。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男科主任李海松主任醫師評論到,許多男性避孕藥物的主要機制是讓男性雄激素降到低水平,從而達到避孕的效果。藥量太小也達不到避孕的效果,因爲即使只有少量精子產生,就有可能導致懷孕。但是,如果藥量大了,讓男人變成“太監”,這樣的避孕機制可能也不太可行。這也是幾十年來,男性口服避孕藥並沒有得到廣泛應用的真正原因。

科學家們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對男性避孕的研究。2019年3月底,洛杉磯生物醫學研究所和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宣佈,第二款男性口服避孕藥通過Ⅰ期臨牀實驗,預計在10年內能夠上市。這款男性口服避孕藥名爲11-β-MNTDC,原理是通過雄激素和黃體酮的聯合作用,減少精子的產生,同時保留性慾;同時這種口服藥物的避孕效果可逆:一旦男性停止服藥,就能夠慢慢恢復生育能力。在28天的治療時間內,服用藥物的30名男性志願者產生精子數量大大降低,且沒有任何嚴重副作用。

最近通過臨牀試驗的首款注射式男性避孕藥RISUG,實際上是一種名爲“苯乙烯馬來酸酐”(SMA)的聚合物。該聚合物從上世紀70年代由印度理工學院創造之後,已經被研究了近40年。研究人員通過注射的方式,將該聚合物注入男性受試者的輸精管,在這裏聚合物能夠直接接觸到精子,並且抑制精子的生成。

在西方國家,一種藥物從想法到臨牀試驗,再到貨架上平均要花費10~15年。RISUG的開發工作遠比這個週期漫長,現在仍差臨門一步。今年,男性避孕藥的開發者和潛在需求者,似乎終於要到達階段性的終點站了——男性避孕藥真的要來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