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區街道位於市中區城區北部,屬於典型的老城區,轄區內有始建於1919年的電光樓、1922年的中興小學以及1923年的“飛機樓”……雖然這裏留存着老棗莊深厚的歷史印記,但轄區基礎設施老舊、生活環境較差等問題也日益凸顯。近些年,隨着老舊小區改造及三供一業工作的推進,原本髒亂不堪的小區逐漸煥發了新生,同時也給居住在這裏的市民帶來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現在我們小區真是大變樣,不僅居民安全感提升了,人居環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礦區街道同仁小區的居民高興地說。

北馬路社區副書記賀雯雯向記者介紹:“同仁小區分爲南北兩個區域,其中不少樓房已有四十多年,這裏居住的大多是一些老年人,獨居老人也特別多。小區居住環境比較差,且小區內大門和小門近十處,給小區居民生活安全帶來隱患。如今,經過三供一業工作推進,這裏從人居環境到居民生活安全,整體得到了質的提升。”

另一位小區居民欣喜地說:“以前我們小區屬於企業管理,經過三供一業工作推進後,小區內的供水、供電、供熱等基礎設施得到整體提升,同時物業進駐後,精細化的管理也讓我們居民更加舒心安心放心。現在小區環境好了,原來不少打算賣房的老鄰居,也都不捨得賣了。”

在北馬路社區黨羣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了同仁小區內安裝的100多個監控所顯示的視頻畫面。社區副書記賀雯雯說:“我們在三供一業的基礎上,還對同仁小區做了路面硬化、樓道門窗更換以及樓頂防水等工作,同時以此爲契機,對南區原本近十處的出口進行規劃,縮減至如今的三處,並安裝監控,以此提升小區的安全度。同時還設立了智能刷卡出入系統,這樣一來,非本小區的居民就很難進入小區了。”

隨後,記者又來到糖茶站宿舍,一進小區,修葺一新的道路,粉刷整潔的牆面使小區看起來乾淨且有序。採訪中,該小區的居民告訴記者:“以前我們小區私搭亂建情況很嚴重,小區內的道路也不好走。現在經過老舊小區改造後,整個小區都是整潔一新的,真是一件惠民好事。”

記者瞭解到,市中區礦區街道辦事處轄區內共40個小區,其中老舊小區就有19個。近些年,經過老舊小區改造及三供一業工作的推進,小區樓體、道路、下水道、小廣場被整體整治提升,同時進行補種綠化樹木等工作,使老舊小區環境煥然一新,居民居住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記者 孫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