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今山東沂南人,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

諸葛亮自公元207年追隨劉備,到公元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雖出任軍師中郎將等職,但他的主要功績是每當劉備出兵征伐,他負責鎮守成都,爲劉備足食足兵,類似於劉邦之蕭何,劉秀之寇恂。

劉備死後,將蜀國託孤諸葛亮,蜀國一直缺乏像東吳周瑜、呂蒙、陸遜那樣獨當一面的大將,諸葛亮便把政治、軍事兩大責任一肩挑起。

公元225年,諸葛亮領軍南下,採用馬謖攻心爲上,攻城爲下的策略,平定今雲南地區的叛亂部落。

諸葛亮率軍到達南中,連戰連勝,斬叛亂部落首領雍闓、高定,七擒孟獲。孟獲第七次被生擒後,諸葛亮又要釋放,孟獲此時已經心服,歸降。益州、永昌等四郡全部平定,諸葛亮任命部落首領當郡長,網絡各部落中有才幹、影響力的豪傑,全部封官,徵收其金銀、丹漆、牛馬等供應國家需要。在諸葛亮有生之年,這些部落再沒有叛變(與此同時,曹魏帝國的北方鮮卑等部落、東吳王國越地山民等則是連年叛變)。

和司馬懿首次交手,失敗

公元227年,諸葛亮和今後的主要對手司馬懿首次隔空交手。事情起因是孟達倒戈。孟達原本是蜀國將領,後來投降魏國,受魏國皇帝曹丕寵愛,曹丕去世後,正在今湖北房縣當新城郡太守的孟達失去安全感。諸葛亮獲得這個情報,誘導他迴歸蜀國,數次通信後,孟達暗中接受。

不料,消息泄露,孟達恐懼,打算起兵叛變魏國。司馬懿緊急寫信給孟達,寬解安慰,表示對他無比信任。孟達見信後,又開始猶豫不決。司馬懿則閃電般祕密出動大軍。各將領認爲孟達和吳國、蜀國都有聯繫,應繼續觀察,再做決定。司馬懿則認爲,孟達毫無信義,要趁他猶豫不決之際,立即解決。

司馬懿大軍用加倍速度挺進,八天就到達新城郡城下。吳國、蜀國均派出將領率軍救援孟達,司馬懿分別派將領阻截。

孟達寫信給諸葛亮的時候,曾分析局勢:司馬懿駐守的宛城距離魏國首都洛陽八百里,距我一千二百里,聽到我起兵消息,司馬懿應當要上書皇帝,等詔書詢問,再上奏解釋,這麼一往一返,最快也要一個月時間,那是我城堡已經堅固,軍隊已經準備停當。我這裏地勢兇險,司馬懿一定不會親征,對於其他將領,我毫不擔心。

司馬懿突然兵臨城下,孟達大驚,寫信給諸葛亮:我起兵才八天,敵人已兵臨城下,沒想到竟如此神速。

公元228年春,司馬懿對新城郡發動攻擊,十六天破城,斬孟達。

這一回合諸葛亮失敗。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敗而歸

同年(公元228年),諸葛亮開始北伐曹魏帝國,他拒絕了魏延奇襲關中的大膽計劃,堅持從平坦大道上奪取隴右。

諸葛亮採取聲東擊西的策略,先揚言大軍將進入褒斜谷,攻擊眉縣,並命趙雲、鄧芝據守箕谷,曹魏帝國派大軍到眉縣防堵。而實際上諸葛亮親率大軍進攻祁山。

曹魏帝國未曾預料到小小蜀國會突然主動進攻,舉國震驚。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都叛離魏國投降蜀國。關中地區更是驚恐萬分。魏國皇帝曹睿一面動員軍隊,一面御駕親臨長安,以穩定民心士氣。

諸葛亮用馬謖爲前鋒,率軍進抵街亭。馬謖違背諸葛亮指示,放棄水源和城壘,在山上築營。魏國張郃大軍抵達後,切斷水源,等到蜀國士卒口渴癱瘓之後,發動進攻,大破馬謖兵團,蜀軍崩潰。諸葛亮立時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只好撤軍。返回漢中後,斬馬謖。諸葛亮事後曾講到這次大敗:街亭失利後,大軍四散,各自逃生,將不顧兵,兵不顧將。諸葛亮深自責備,把自己的錯誤向全國公開公佈。繼續整兵沫馬,準備再次北伐,士氣高昂,人民忘記此次挫敗。

諸葛亮二次北伐,無功而返

同年(公元228年),東吳誘惑魏國大將曹休出兵攻擊。曹休率十萬兵馬出擊吳國,被陸遜擊敗。諸葛亮乘機再次北伐。農曆十二月,諸葛亮率軍出散關,包圍陳倉。而陳倉早有準備,諸葛亮無法攻克,於是命人前去勸降。

守城將領拒絕投降後,諸葛亮預計用數萬遠征軍攻擊一千多人的守城部隊,在敵人援軍到來前有攻克把握,於是下令攻城,使用雲梯、撞車,戰況慘烈。守軍用火箭密集射擊雲梯,雲梯着火燃燒,雲梯上士卒全部燒死。又用繩索拴着石磨,捶擊撞車,撞車全部摧毀。諸葛亮再製造百尺高架,用亂箭壓制城中守軍,一面運土填埋護城河,準備直接攀城而上。守城軍在城內再築一道城牆阻擋。諸葛亮挖掘地道,打算派突擊部隊從地道入城,守軍又在城內挖掘橫溝阻截。

諸葛亮猛攻二十餘日,無法攻克,糧草已經短缺,遂撤軍。魏國將領王雙追擊,諸葛亮斬王雙。

諸葛亮三次北伐,攻陷二郡後班師

公元229年,諸葛亮命部將陳戒攻擊魏國武都郡、陰平郡。魏國雍州刺史郭淮率軍救援。諸葛亮抵達建威,郭淮後撤。諸葛亮攻陷二郡後,班師。

諸葛亮四次北伐,和司馬懿第二次交手,雖有勝仗,依然被迫撤退

公元231年,諸葛亮再次北伐,包圍祁山。這次和諸葛亮戰場對決的是司馬懿。

司馬懿命四千精銳部隊駐守上邽,其它所有部隊全部出動,向西救援祁山。諸葛亮留下一部分軍隊繼續圍攻祁山,自己親率軍隊前往上邽。駐守上邽的郭淮等迎戰,被諸葛亮擊敗。諸葛亮軍隊乘勢收割小麥,跟司馬懿在上邽東面相遇。司馬懿縮小防禦面,倚險紮營,拒絕作戰,諸葛亮向後撤退。

司馬懿尾隨蜀軍抵達滷城,張郃建議派出奇襲部隊包抄,司馬懿不同意,仍繼續尾隨,等到接近時,下令登山築營,絕不接觸。將領賈栩、魏平不斷要求出擊稱司馬懿怕蜀國像害怕老虎,令天下人恥笑。司馬懿見將領們求戰心切,內心焦慮。

僵持到夏季,司馬懿命張郃出奇兵攻擊蜀國王平部,司馬懿率大軍跟諸葛亮正面對峙。諸葛亮派魏延、高翔、吳班迎戰,魏軍戰敗,士卒死亡三千人,司馬懿退回陣地。

農曆六月,諸葛亮糧草耗盡,撤退,司馬懿命張郃追擊,蜀軍反擊,利用地形佈置埋伏,箭石齊發,張郃被巨石擊中,傷重去世。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和司馬懿第三次交手,司馬懿坐等他累死

公元234年,諸葛亮統帥十萬大軍北伐,從褒斜谷向魏國發動攻擊,同時派使節通知吳國一起出兵。

諸葛亮率軍出褒斜谷,抵達眉縣,在渭水南岸紮營佈陣。司馬懿率軍渡過渭水,背靠渭水構築營壘抵禦,對將領們說:諸葛亮如果攻擊武功,順着山勢向東挺進,會給我軍造成壓力;如果向西進入五丈原,我軍就平安無事。

諸葛亮果然推進到五丈原。司馬懿命郭淮進屯北原,正在築營,蜀國兵團已經湧到,郭淮迎擊,遏止蜀國軍隊攻勢。

諸葛亮汲取此前北伐缺糧而退的教訓,決定進行軍事屯田,沿着渭水河岸,由武裝戰士開墾當地居民田地外的荒地。當地老百姓樂於接受,戰士們也奉公守法。

吳國也從安徽合肥、湖北襄陽兩個方向攻擊魏國,魏國皇帝曹睿御駕親征,吳國被迫撤退。

諸葛亮跟司馬懿在五丈原僵持一百餘日,諸葛亮不斷挑戰,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甚至派人把婦女首飾衣服送給司馬懿,司馬懿假裝大怒,上書皇帝曹睿,要求出軍。曹睿下詔嚴厲制止。

諸葛亮知道司馬懿根本無心應戰,既大張旗鼓喊着打仗,又去上書曹睿求戰,是藉助曹睿皇帝的權威,堵住求戰心切的部屬們的嘴。

諸葛亮派使節到司馬懿大營,司馬懿只問關於諸葛亮喫飯睡覺及每天處理事務多少等細節問題,絕不談軍情。使節回答:我們丞相一早起牀,很晚才睡覺,二十板以上的軍法處分,都要親自裁決,飯量不過數升。

司馬懿告訴部屬說:諸葛亮食少事煩,怎麼能活得長久?

諸葛亮病情沉重,農曆八月在五丈原去世,蜀軍撤退。司馬懿下令追擊,姜維命楊儀採取緊急措施,突然雷動戰鼓反攻,直指司馬懿。司馬懿急行收軍,不敢逼近。蜀軍於是步步爲營,進入褒斜谷後,才爲諸葛亮發喪。

對諸葛亮的評價

諸葛亮病逝,蜀國遠征軍撤退後,司馬懿視察諸葛亮留下的營壘,嘆息說: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大政治家之一,但卻不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七擒孟獲之後,雲南各部落在他有生之年未再反叛,反映的也是他卓越的政治治理能力。

《三國志》作者陳壽曾如是評價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和成就:諸葛亮長於治理軍隊,短於奇謀詭計(也就是不擅長指揮作戰),政治能力優於作戰能力(等於說他更適合擔任趙剛的角色,而不是李雲龍),所以連年興師動衆,無法克敵制勝。從前蕭何推薦韓信、管仲推薦王子城父,都是知道自己的缺點。諸葛亮手下卻沒有韓信和城父,所以功業墮壞。

現代史學家柏楊先生則認爲:事實上馬謖就是諸葛亮的張良,魏延就是韓信、城父,問題不是沒有名將,而是沒有偉大的統帥,諸葛亮身兼將相,而過分謹慎的性格,跟軍事上必須有的冒險精神,互相沖突。……(諸葛亮否決魏延突襲關中戰略後)曹魏帝國安如磐石,諸葛亮出兵祁山,對曹魏帝國的傷害,不過隔山打牛,徒消耗士卒性命。

鑑於諸葛亮首次北伐,大敗而歸;後面四次北伐,又都無功而返,徒耗國力,所以,雖然他在中國古代唐玄宗、宋真宗時期兩次上榜官方評定的十大名將榜單,聞櫻桃醉還是把他評定爲二星名將,即不及格名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