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個可愛的小段子——

中國的節日一般都有專屬的食物。

圖/源自網絡

比如春節的餃子,元宵節的元宵,端午節的糉子,以及即將迎來中秋節的月餅。

放在現代的社會里,教師節還真的沒有傳統的美食。

那我們就深挖一下古代,看有沒有教師節專屬的美食。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來自於於我國古最有名的教師孔子。

我們都知道教師節是9月10日,但在古代,自漢高祖劉邦起,每到孔子誕辰(農曆8月27日)都要舉行祭孔儀式。

這一天儼然成爲 “法定”的教師節。

圖/源自網絡

在這一天除了要祭祀孔子,還要對老師們開展一系列的尊師重教的活動。

史書記載,皇帝要邀請老師“爲飲食之客,席間詞賦其娛”。

我們知道古代有很多私塾,到了孔子的誕辰——“教師節”,東家都要向老師送“節敬”,和授“束脩”。

不過禮物的含金量太少、太高,都有失中道,所以孔子規定了“束脩數條”作爲拜師禮。

萬萬沒想到,“束脩”,就是傳說中的“鹹豬肉”。

很多人覺得遠古物質並不豐富,古人喫肉不易。

但實際上,“十條臘肉”也不應該是了不得的厚禮。

孔子並不嫌貧愛富,一直堅持的“有教無類”的平等原則,“十條臘肉”是在當時環境下稍作努力,應該能拿得出的摯禮。

不然孔子也不會有那麼多出身寒門、生平寒微的窮學生,如顏回、子路、卜商等等。

東西不多,能顯現出對老師的尊敬之情,也就足夠。

圖/源自網絡

隨着時代的發展,當然是少見學生爲老師送上十條臘肉。

在歷史的長河中,唐朝就有人送酒肉和絲綢,現如今,可選擇的禮品更是層出不窮。

禮物的形式或鮮花、或護膚品、或賀卡,或一句簡單的微信留言,雖然“禮物”變了,但節日的本質,一直都是——敬重老師是中華的傳統美德。

送人禮物,投其所好,老師千差萬別,適合的禮物肯定也不同,送錯也許還會尷尬。

圖/源自網絡

建議大家在送禮這件事上,不用壓力過大。

有位可愛的老師說:

有位語文老師說:

所以呢,給老師送禮物,理解老師所需,心意到,表達尊敬就足夠。

值此美好的教師節,行膳餐飲研究院致敬所有辛勤的教師,祝願天下所有老師節日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