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擊敗李嘉誠的男人!92歲的李兆基宣佈退隱江湖,從“地產大亨”到“亞洲股神”

每經編輯 王曉波

香港“四大家族”中又一梟雄宣佈隱退江湖,他就是現年92歲的地產大亨李兆基。

9月10日,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新鴻基地產,0016.HK)發佈公告稱,李兆基因年事已高,將不在公司於2020年11月舉行的股東周年大會上尋求膺選連任,並將於股東周年大會上退任公司非執行董事及終止出任公司董事局副主席。

作爲新鴻基地產的前身“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李兆基自1972年公司上市時便一直出任董事局副主席,至今在新鴻基地產任職已超48年。

新鴻基地產全年淨利潤下滑48%

9月10日,新鴻基地產還發布了2019-20年度業績,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收入826.53億港元,同比減少3.1%;公司股東應占溢利235.21億港元,同比減少47.6%;每股盈利8.12港元。

數據圖來源:Wind

受疫情影響,公司財年內於香港錄得合約銷售額約336億港元;在香港的多元化物業投資組合整體平均出租率跌至92%,物業投資組合的總租金收入190.09億港元,同比減少4%。內地則錄得合約銷售額95億元人民幣,在內地包括合作發展項目的總租金收入41.66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2%。

公告表示,撇除投資物業重估收益或虧損後本年度可撥歸公司股東基礎溢利爲港幣293.68億元,同比減少9.4%。

今年以來,新鴻基地產股價跌超15%,截至週四收盤報99.9港元/股,市值爲2895億港元。

“地產大亨”的傳奇人生

生於1928年的李兆基,在30歲時投身地產業。

1958年,李兆基和馮景禧、郭德勝等8人合股組成永業公司,開始涉足地產生意。公司開辦後,他們推出“分層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方式,面向廣大中下層市民,一改過去地產業經營方式,使得生意十分火爆,所建樓宇均銷售一空。

1963年,李兆基與郭得勝、馮景禧三人又將永業重組,成立了“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由年長而且擁有40%股份的郭得勝先生出任集團主席,年紀最小,擁有股份30%的李兆基則出任副主席兼總經理。到了1972年,新鴻基地產成功在香港上市。

1975年,香港股市開始復甦,李兆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恆基兆業有限公司。1981年,在香港股市的再一波狂潮中,李兆基成功地將恆基兆業推上市,一舉集資10億港幣,充實了自己的實力。1988年,恆基兆業地產公司全面收購了永泰建業,將之改名爲“恆基兆業發展有限公司”。李兆基通過借殼上市、以小博大等操作,一舉躍入香港十大富豪榜。

據《華商韜略》報道,在香港,恆基兆業很少參加政府的土地拍賣,但總有辦法買到地盤,而且質優價廉。這主要在於李兆基有兩大法寶。第一是購入“乙種換地權益書”。當年,港府徵收新界的農用地作發展用途,是先用換地權益書向農民們分批收地,等政府有可建房屋土地集中撥付時才與其交換。李兆基就以現金購入他們持有的換地權益書,既受歡迎,又價錢便宜。等政府一宣佈開發計劃,他買得的大量權益書就會變成可發展的地皮。

第二種購地辦法,則是龐大的系統工程——舊樓改建。買下黃金地帶的舊樓,在舊地蓋新樓。這種辦法一舉多得,發展商得利、市容煥新、舊業主套現、政府增加稅收,但卻十分辛苦,因爲單獨收購一個小物業(如一個住戶)並不能支持一個地產項目的發展計劃,所以恆基兆業還練出一個絕活——並樓。通過向某個目標地盤上的多個業主收購物業,湊零爲整,得來土地。爲了收到舊樓,他佈下天羅地網,除面向本港外,還到在港留有物業的僑民移居地找樓買。並樓極其艱辛複雜,一個業主不賣就會滿盤皆輸,但恆基兆業卻對此情有獨鍾,幾十年來,並樓無數。李兆基有關於此的另外一句名言:“寸土必爭”,也傳播四方。

在銷售上,李兆基也大膽創新。他創造出一個分層銷售和分期購買(按揭)的辦法建樓賣樓。很短時間內,新鴻基企業就在地產界嶄露頭角,獲利頗豐。李兆基、郭得勝、馮景禧也被業界冠以“三劍俠”的美名。李兆基所始創的分期購買,更在此後被廣泛採用,對香港市民的置業產生很大的影響。

香港地產界權威人士在評判李兆基與李嘉誠、郭德勝、鄭裕彤四人時,曾有這樣的評語:長江實業雄才大略;新鴻基地產穩健有爲;新世界發展勇氣逼人;恆基兆業則眼光遠大,先聲奪人。

2019年5月28日,李兆基從恆基地產退休,退任公司董事會主席兼總經理,同日,李兆基還宣佈退任新鴻基地產的董事局副主席,但仍繼續留任了恆基地產執行董事和新鴻基地產非執行董事的職務。

資本市場風生水起,“亞洲股神”擊敗李嘉誠奪香港首富

除了地產大亨的名號,李兆基還被人稱爲“亞州股神”。

中國基金報報道,進入21世紀後,李兆基逐漸淡出了香港的地產行業,將精力轉向了資本市場,並且很快在金融市場再次掀起了風浪。

關於投資李兆基有一套一元變八元的理論:“我有一個理想叫穿雲箭、過三關。第一關是以一博二、第二關是二博四,第三關是四博八。”早在90年代初,李兆基買下了日本債券,成功令資金翻一翻,以一博二過關。後來他又將賺到的兩份資金,再投資來港上市的國企。進入21世紀後,國企紛紛開始上市,股價也大漲,李兆基又大賺了一筆。

2007年6月,李兆基呼籲投資者在恒生指數達22000點便要“小心點”,減持手上的股票。股民表示不解,因爲這個時候的香港股市非常火熱,飆升勢頭極爲迅猛。

果然,到了2007年8月,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香港股市應聲墜落,一舉跌破20000點。這個時候,李兆基又發聲了:機會來了,趕緊入市,年底能破25000.結果僅僅一個月之後,港股便收復失地。

2007年10月,李兆基建議投資者拋售美國和日本股票,加註中資股票,並預測2008年恒指能突破30000點。11月初這一預測提前完成目標。11月18日,李兆基對着媒體記者又再發話:內地可能於未來數日再推出宏觀經濟調控措施,數天港股將會很波動,跌幅較大,投資者要小心,小心”。果然,恒生指數11月19日下跌1136點。

由此,李兆基“亞洲股神”“香港巴菲特”的名聲赫起。

在富豪榜的爭奪上,李嘉誠曾連續20多年蟬聯亞洲首富寶座,李兆基則“陪跑”多年。不過,福布斯此前公佈的2020年香港50大富豪榜,李兆基以304億美元身家擊敗李嘉誠,奪得香港首富的寶座,而李嘉誠則以294億美元位列第二。

圖片來源:福布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