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黃體軍 攝影 王鑫

由著名藝術家張繼鋼執導的話劇《孔子》,即將於9月28日在濟南山東省會大劇院迎來首演。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對本劇編劇之一張華進行了獨家專訪,且讓我們聆聽一下他從編劇的角度講述的“在孔子光照下的一次詩意跨越”,以及核心創意組成員們爲了話劇《孔子》的一次“精神交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張老師,作爲編劇之一,能否談一下您在《孔子》劇本創作過程中的特殊體會?

張華:孔子本身是一個跨越了2500年時空的存在,也是中國文化中“堂吉訶德”式人物的最大代表。用太寫實的手法,很難寫出詩意和象徵意義,也不可能跨越2500年的時空,實現古今對話。所以,正如張繼鋼導演所說,有了構成和象徵,《孔子》才最終找到了創作的自由狀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能否分享下以張繼鋼導演爲中心的核心創意組,在劇本創作過程中幕後的故事?比如,《孔子》八場戲加上序,哪一場是腦力激盪最激烈的一場?

張華:張繼鋼導演特別看重《序·春秋》,因爲正是由序建立起了全劇基本的格局和氣象。至於腦力激盪最激烈的一場,我記得應該是第七場渡河。戲本來應該一場一場地寫,但張繼鋼導演讓我們越過中間好幾個場次,先寫第七場,認爲這是最具超驗性和幻滅感的一場戲,對導演和演員都是一次極爲嚴峻的考驗。事實上這不但是全劇各種人物“精神交匯”最集中的一場,也成了核心創意組“精神交匯”最集中最激烈的一場。

孔子面對滾滾黃河,過還是不過?進還是退?一開始我們往史實上靠,因爲孔子帶弟子周遊列國時,確曾有一次欲渡過黃河去晉國見趙簡子,聽說竇鳴犢、舜華被殺身死,未渡河而返。但這麼一來,各種人物的時空穿越和對話便無法進行了,所以此路不通,必須轉向抽象和象徵。

孔子和“道不同,不相與謀”的陽貨的隔河對話,與老子的對話,與自己的對話,與母親的對話,與衆弟子的對話,夫人死了,兒子死了,顏回死了,子路死了……孔子欲以車爲船渡河。但那不明明是車嗎?重重打擊和壓力之下,孔子也是人啊,也有一時犯糊塗的時候啊。經過一次次“腦力激盪”,一個個意象紛紛而立。其中最關鍵的道具便是那輛極具象徵意義的破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哪一場大家的意見比較統一?

張華:第五場見南子,應該是大家意見比較一致的一場。它填補了劇中沒有女人的空白,也是本劇的一大亮點。關鍵是要表現出南子的美和抱負,而不是她對孔子的勾引,那樣就低俗了。這是兩個都有政治抱負的人之間的一次“失敗的政治談判”,是兩個人都引爲遺憾的事。

還有第六場困境,我也想特別提一下,這也是核心創意組“腦力激盪”比較激烈的一次。孔子帶衆弟子於陳、蔡之間陷入斷糧絕境,大雪紛飛,衆人被埋成雪堆,孔子突然伸出一個手指,道:“漫天的星斗,多美啊!”此後,弟子顏回、子貢、子路紛紛響應道:“我看見了那顆最亮的星。”這場戲我們一開始寫的是大雪停後,後來有人說,大雪紛飛之中,心中理想不滅的孔子難道就看不見漫天的星斗嗎?張繼鋼導演一聽,連聲叫好,說:“太好了!大雪紛飛,但孔子和衆弟子眼中卻是衆星拱北辰,這個意象太牛啦!”於是,立馬拍板,馬上成稿。藝術創作就是這樣,讓觀衆通過你演的東西看到你沒演出來的東西,這才叫牛!

經常是這樣,戲裏,孔子和弟子們在絕境中看見希望;戲外,我們也是一次次陷入絕境,一次次滿血復活。回憶起張繼鋼導演帶領大家一起“腦力激盪”的日子,覺得真是分外珍貴美好!

張華簡介

著名舞評家,劇作家。中國新舞蹈藝術泰斗吳曉邦先生關門弟子。發表過大量藝術評論、藝術研究專著。曾出版《創造者張繼鋼》、《中國舞劇敘事研究》等專著。

2008年北京奧運會,進入張繼鋼創作班子,任殘奧會開閉幕式策劃室主任;建國六十週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核心創意組成員、導演部主任。之後,作爲總策劃,與總導演丁偉共同完成了全國第九屆、第十一屆少數民族運動會開閉幕式。

作爲編劇曾參加了多個舞臺劇目的創制作工作。如舞劇《鄒容》、《追尋香格里拉》、歌舞劇《山裏娃》、布依戲《谷藝神袍》、情景曲藝歌舞劇《竹枝風流》、話劇《孔子》、《殺死韓信》等。#孔子#張繼鋼#張華收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能否分享下以張繼鋼導演爲中心的核心創意組,在劇本創作過程中幕後的故事?比如,《孔子》八場戲加上序,哪一場是腦力激盪最激烈的一場?

張華:張繼鋼導演特別看重《序·春秋》,因爲正是由序建立起了全劇基本的格局和氣象。至於腦力激盪最激烈的一場,我記得應該是第七場渡河。戲本來應該一場一場地寫,但張繼鋼導演讓我們越過中間好幾個場次,先寫第七場,認爲這是最具超驗性和幻滅感的一場戲,對導演和演員都是一次極爲嚴峻的考驗。事實上這不但是全劇各種人物“精神交匯”最集中的一場,也成了核心創意組“精神交匯”最集中最激烈的一場。

孔子面對滾滾黃河,過還是不過?進還是退?一開始我們往史實上靠,因爲孔子帶弟子周遊列國時,確曾有一次欲渡過黃河去晉國見趙簡子,聽說竇鳴犢、舜華被殺身死,未渡河而返。但這麼一來,各種人物的時空穿越和對話便無法進行了,所以此路不通,必須轉向抽象和象徵。

孔子和“道不同,不相與謀”的陽貨的隔河對話,與老子的對話,與自己的對話,與母親的對話,與衆弟子的對話,夫人死了,兒子死了,顏回死了,子路死了……孔子欲以車爲船渡河。但那不明明是車嗎?重重打擊和壓力之下,孔子也是人啊,也有一時犯糊塗的時候啊。經過一次次“腦力激盪”,一個個意象紛紛而立。其中最關鍵的道具便是那輛極具象徵意義的破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哪一場大家的意見比較統一?

張華:第五場見南子,應該是大家意見比較一致的一場。它填補了劇中沒有女人的空白,也是本劇的一大亮點。關鍵是要表現出南子的美和抱負,而不是她對孔子的勾引,那樣就低俗了。這是兩個都有政治抱負的人之間的一次“失敗的政治談判”,是兩個人都引爲遺憾的事。

還有第六場困境,我也想特別提一下,這也是核心創意組“腦力激盪”比較激烈的一次。孔子帶衆弟子於陳、蔡之間陷入斷糧絕境,大雪紛飛,衆人被埋成雪堆,孔子突然伸出一個手指,道:“漫天的星斗,多美啊!”此後,弟子顏回、子貢、子路紛紛響應道:“我看見了那顆最亮的星。”這場戲我們一開始寫的是大雪停後,後來有人說,大雪紛飛之中,心中理想不滅的孔子難道就看不見漫天的星斗嗎?張繼鋼導演一聽,連聲叫好,說:“太好了!大雪紛飛,但孔子和衆弟子眼中卻是衆星拱北辰,這個意象太牛啦!”於是,立馬拍板,馬上成稿。藝術創作就是這樣,讓觀衆通過你演的東西看到你沒演出來的東西,這才叫牛!

經常是這樣,戲裏,孔子和弟子們在絕境中看見希望;戲外,我們也是一次次陷入絕境,一次次滿血復活。回憶起張繼鋼導演帶領大家一起“腦力激盪”的日子,覺得真是分外珍貴美好!

張華簡介

著名舞評家,劇作家。中國新舞蹈藝術泰斗吳曉邦先生關門弟子。發表過大量藝術評論、藝術研究專著。曾出版《創造者張繼鋼》、《中國舞劇敘事研究》等專著。

2008年北京奧運會,進入張繼鋼創作班子,任殘奧會開閉幕式策劃室主任;建國六十週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核心創意組成員、導演部主任。之後,作爲總策劃,與總導演丁偉共同完成了全國第九屆、第十一屆少數民族運動會開閉幕式。

作爲編劇曾參加了多個舞臺劇目的創制作工作。如舞劇《鄒容》、《追尋香格里拉》、歌舞劇《山裏娃》、布依戲《谷藝神袍》、情景曲藝歌舞劇《竹枝風流》、話劇《孔子》、《殺死韓信》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