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愛好晨跑的人們開始走進公園,用一場酣暢淋漓的運動來迎接新的一天……公園不僅能美化城市環境,也是活躍和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載體,讓居民有個休閒的空間。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西鄉的公園從“屈指可數”到如今的“遍地開花”,一座座公園見證了時代的變遷與發展,承載了一代代西鄉人的美好回憶。

從“一枝獨秀”到“遍地開花”

羣衆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曾經,提起公園,生活在西鄉的人們最先想到的是西鄉公園(原名西鄉文化公園),這個“一枝獨秀”的公園承載了市民美好的回憶,是西鄉人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西鄉居民張瓊1990年就在西鄉公園附近居住,在她的記憶中,當時,西鄉公園是周邊唯一一個成規模的公園。她回憶,這裏的溜冰場、卡拉OK等,都是羣衆喜愛的娛樂場所,公園內的大家樂舞臺更是深受歡迎,著名歌唱家閻維文等曾在園內演出。據《西鄉文化志》記載,西鄉公園總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1992年建成。打造西鄉公園是當時西鄉城市規劃的重頭戲,蘊藏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多年過去,西鄉公園的每個角落更是愈發彰顯老西鄉的魅力,每一年的西鄉三月三廟會,浩浩蕩蕩的巡遊隊伍仍然從這裏出發……公園管理人員肖先生介紹,這裏臨近步行街,周邊小區居民衆多,前來鍛鍊的人絡繹不絕,雖然公園不大,卻是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20世紀90年代末期,西鄉街道又相繼打造了大衆廣場、碧海灣公園等。

21世紀初,按照“一社區一公園”的規劃,西鄉轄區內公園迅速“成長”……新建、改擴建的公園 “遍地開花”,從單一到多樣,從量變到質變,一座座別具特色的公園融入市民的生活,讓“家在公園裏”成爲現實。

“以前西鄉公園是休閒娛樂的首選,現在不一樣了,好去處數不勝數。”說起這些年的變化,張瓊笑容滿面。

從“多園一面”到“一園一品”秀出西鄉城市個性美

整齊的行道樹、小巧精緻的廣場……提起公園,人們腦海中總會跳出這些關鍵詞。然而,在西鄉街道市民潘新建看來,如今,分佈於西鄉轄區的公園,幾乎每一處都有自己的鮮明特點。

2015年,位於寶安濱海岸線唯一灣海交界地的西灣公園開放,實現了市民親海的願望,讓寶安市民在自家門口就能更好地享受“濱海風情”的愜意,然而,倘若市民在公園內仔細觀察,會發現這裏不僅是一座濱海公園,更是一座歷史文化公園。

“船上的姐姐下船來,腳上着住(穿着)繡花鞋……”一首《固戍碼頭民謠》仍在固戍社區黃阿姨腦海中迴盪。在規劃建設中,西灣公園融合了海洋文化、嶺南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特點,重塑固戍碼頭、紅家圍等歷史印記,修建了紅樹林廣場、南昌鏡湖、我儂橋、雲帆橋、綺雲書苑等特色景點,幫助市民留住記憶和鄉愁,讓人們在這裏站一站、望一望、想一想,回頭看看西鄉的來路,激起人們在內心最深處的家園意識,最終形成共同的城市歸屬感。該公園以保護紅樹林、木麻黃、榕樹等原有植物爲前提,推進紅樹林溼地保護開發,建成濱海棧道、戶外廣場、景觀綠地等十六景,突出溼地生態保護,融入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

2018年4月,西灣公園黨羣服務中心暨寶安人才園西灣分園揭牌,又爲這裏注入了紅色黨建元素,讓這裏成爲各類人才聚集之地。

“每個公園都有主題,各個公園都充盈文化因子,西灣公園是其中一個代表。”西鄉街道市政工程事務中心主任劉建華介紹,近年來,西鄉在推進公園建設中,注重聚合公共娛樂、文化功能,圍繞展示西鄉本土文化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文章,以植物、雕塑、景牆、小品等形式,將嶺南文化、法治文化等文化因子嵌入其中,增加城市文化內涵,彰顯城市歷史文化韻味。

西灣公園建設前後

西灣公園建設後

變“昔日荒地”爲“城市綠洲”

爲市民提供更多城市休閒空間

將徑貝社區的荒地變成健身小公園、對河西社區內的公園進行改造……西鄉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西鄉街道“見縫插針”改造城市公園小品,讓越來越多的閒置空地、荒地被“激活”,逐漸成爲居民身邊的“幸福花園”。

2019年12月,一座位於鐵崗水庫及西鄉河上游生態核心區域的公園開園,精緻的佈局讓人們記住了她的名字——企龍山公園。

據西鄉市民鍾叔介紹,企龍山公園原是一片荒山,居民在這裏種下許多荔枝樹,很少有人到這裏遊玩。

2017年5月,企龍山公園正式開工建設,規劃總面積54.6萬平方米,2019年12月通過竣工驗收並投入使用。

近日,在企龍山公園體驗看到,公園設計別緻精巧,充分考慮羣衆的需求,坡度相對平緩,每隔200米到300米就有涼亭休息。登山步道四通八達,步道旁的“樹藤”護欄造型尤爲逼真。據施工人員介紹,這些都是手工打造的,歷經數月。公園還設有無障礙通道,嬰兒車可以直接推到山頂。

公園內的建築設計更是獨具匠心,嶺南風格的亭子獨具文化風味,位於山頂的蒼龍閣,高達三層,在亭子上可俯瞰寶安中心,山水景色更是一覽無餘。與已建成投入使用的企龍山足球公園、籃球公園以及水庫路綠道、濱河帶狀公園聯袂成爲寶安新的休閒文化名片及城市生態綠廊。

企龍山公園建設前

企龍山公園建設後

“傍晚時分,這裏可熱鬧了,大人小孩都來這裏乘涼遊玩。”

西鄉街道桃源社區居民楊德華開心地說。“我們將符合條件的閒置荒地利用起來,爲市民打造休閒場所,同時,將對老舊公園進行改造,進一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西鄉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越來越多閒置空地蝶變成休閒娛樂的場所。沿着這一路徑,西鄉街道正蹄疾步穩、久久爲功地強化生態建設,讓居民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齊心協力描繪多彩西鄉的美麗畫卷。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寶安在行動

來源:寶安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