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唐代著名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又與溫庭筠合稱“溫李”。李商隱的詩,風格穠麗,纏綿悱惻,最明顯的便是他的那些愛情詩與無題詩。其詩現存約600首,有《李義山詩集》傳世。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經典詩作《暮秋獨遊曲江》。

《暮秋獨遊曲江》是李商隱寫給妻子王氏的一首悼亡詩。主要記述了李商隱暮秋之時獨遊曲江時的悵恨之情。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八字,所抒發的情感卻是讀來無限悽惋。其中李商隱對往事難追的悵恨,以及對逝者如斯的嘆息,更是讓無數人落淚。

《暮秋獨遊曲江》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開頭兩句“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李商隱便直抒胸臆,表達了內心對往事難追的悵恨。李商隱在這兩句詩中將本是無情的曲江荷葉化爲了有情之物,彷彿它們感受到春生、秋枯所帶來的悵恨,實際上這裏是與李商隱內心的哀思緊密相連了起來。

而要理解“春恨生”和“秋恨成”的真正意思,就不得回顧李商隱當年長期漂泊的經歷。李商隱《房中曲》的“憶得前年春,未語含悲辛。”兩句,便記述了李商隱在妻子王氏患病的情況下,不得不去外地爲官的事實。公元849年春,李商隱與妻子久別重逢,無語凝噎。

公元850年春,李商隱爲生計所迫,不得不再次奔波千里,到徐州盧弘止幕府。後於公元851年春,李商隱徐幕罷歸,補太學博士,回到家中與妻子重逢。只是可惜這次李商隱的妻子王氏不幸於秋天病歿。這在李商隱《房中曲》“歸來已不見,錦瑟長於人。”也體現了出來。故而這裏的“春恨生”和“秋恨成”便很好理解了。

李商隱與妻子王氏伉儷情深,卻爲生計所迫而常常分離兩地,直到王氏病歿,可見李商隱內心產生了多大的悵恨。所以這首詩的第三句“深知身在情長在”,所表露出來的無限悽惋,不僅將李商隱對妻子的綿綿深情推到了頂峯,還將李商隱的沉痛哀絕表現的淋漓盡致,催人淚下。

最後一句“悵望江頭江水聲”,則是以婉曲語結尾。即如今又到了一年暮秋之時,李商隱獨自一人遊覽曲江,惆悵地望着那流不盡的江水聲。這裏李商隱用了一個“望”字,似乎和江水聲有所矛盾。但實際上這恰恰表現了李商隱的悵恨隨着江水聲,而聲聲入心。且江水的悠悠不盡,又體現了李商隱心中悵恨的綿綿不絕。

所以綜觀李商隱的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字,卻感人肺腑,讀後讓無數人落淚!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李商隱#荷葉#杜牧收藏

公元850年春,李商隱爲生計所迫,不得不再次奔波千里,到徐州盧弘止幕府。後於公元851年春,李商隱徐幕罷歸,補太學博士,回到家中與妻子重逢。只是可惜這次李商隱的妻子王氏不幸於秋天病歿。這在李商隱《房中曲》“歸來已不見,錦瑟長於人。”也體現了出來。故而這裏的“春恨生”和“秋恨成”便很好理解了。

李商隱與妻子王氏伉儷情深,卻爲生計所迫而常常分離兩地,直到王氏病歿,可見李商隱內心產生了多大的悵恨。所以這首詩的第三句“深知身在情長在”,所表露出來的無限悽惋,不僅將李商隱對妻子的綿綿深情推到了頂峯,還將李商隱的沉痛哀絕表現的淋漓盡致,催人淚下。

最後一句“悵望江頭江水聲”,則是以婉曲語結尾。即如今又到了一年暮秋之時,李商隱獨自一人遊覽曲江,惆悵地望着那流不盡的江水聲。這裏李商隱用了一個“望”字,似乎和江水聲有所矛盾。但實際上這恰恰表現了李商隱的悵恨隨着江水聲,而聲聲入心。且江水的悠悠不盡,又體現了李商隱心中悵恨的綿綿不絕。

所以綜觀李商隱的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字,卻感人肺腑,讀後讓無數人落淚!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