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指出,811技术方向是没有错的,市场还有很多的空间,也有很多工作需要企业去完成的。在推广方面,目前主要的就是安全性的问题,改善就需要企业更多的在电池的研发、产品的工艺上下工夫。

安全性是每个企业及消费者心头紧绷的弦,近日高镍811电池因安全问题站上风口浪尖,一场关于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之争风波再起。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指出,811技术方向是没有错的,市场还有很多的空间,也有很多工作需要企业去完成的。在推广方面,目前主要的就是安全性的问题,改善就需要企业更多的在电池的研发、产品的工艺上下工夫。

在一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新能源首席研究员宋伟博看来,NCM 811最受诟病的问题即在于其安全性,这是由于其低钴高镍的材料构成导致的。宋伟博称,补贴退坡以来,对于能量密度的要求逐渐淡化,安全性和能耗系数成了新的考核标准,这对于NCM 811产品的推广带来一定压力。但是对于安全性问题,也不可过于严苛,例如强制以“滥用测试”的标准来考核之。错误的市场引导不仅有害于企业的生产运营,也不利于消费者的理性消费,甚至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电池厂、主机厂合力提升电池安全性固然重要,监管机构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正确引导舆论也是现阶段所需。

“在选择每一种材料时要深知此材料的优劣势,需扬长避短,用到恰处方为最合适的定位发挥。”中俄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庆生表示,高端市场产品对材料的应用选择是结合产品性能需求设计出来的,需要体系、结构、材料、制备、应用、集成系列技术结合的完美展现非一个材料所能为之。高镍NCM 811容量优势明显,稳定劣势突出,可通过改善NCM 811材料工况条件降低诱因相对提高材料使用的稳定性。

王庆生建议,改善811电池安全性,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一是材料制备中增加含钴比例;二是针对材料进行二次掺杂、包覆改性,稳定材料的晶体结构;三是针对合适的工况条件应用;四是电池体系结构调整设计,增加改变液态电解液的应用量和存在形态;五是电极结构的设计、集流体设计、半电解质隔离膜应用,多孔电极的开发应用减少电池物理、化学产热诱因,降低材料脱粉带来的安全性和功能性下降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