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正所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作为实际上统治中国将近50年的女强人,慈禧太后尽管手握生杀予夺大权、飞扬跋扈,以至于朝廷内外人心惟危,但她本人却也有忌惮的对象,虽然每每恨得牙根痒,却对此人毫无办法。这个让慈禧太后无比忌惮的人物,便是惇勤亲王奕誴。那么,奕誴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慈禧太后为何畏惧他?

奕誴是道光帝第五子,生母为祥妃钮祜禄氏,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十五日,仅比异母兄咸丰帝晚出生6天。虽然身为皇子,但奕誴天性粗疏、不好读书,因此自幼便不受的道光帝喜欢,很早便被过继给叔父惇亲王绵恺为嗣子,就此被踢出皇位继承人序列。咸丰帝登基后,奕誴被进封为亲王,奉命在内廷行走,等到同治帝上台后,奕誴又被任命为宗令,主管宗人府事宜。

奕誴画像

虽然身为天潢贵胄,但奕誴丝毫没有王爷的架子,也不喜欢繁文缛节,而是乐意整天和市井小民在一起厮混。据时人笔记记载,每逢夏天,人们经常能看到奕誴身穿一件粗葛布的短褂子,拿把大蒲扇,坐在什刹海纳凉、侃大山。到了冬天,奕誴时常裹件老羊皮袄,一个人溜到正阳楼去喝羊汤,甚至跟一帮脚夫、轿班喝“二锅头”,呼三喝四之间好不惬意。

难能可贵的是,奕誴不仅喜欢和市井小民厮混,而且也乐意倾听他们的故事,每每听到诸如官员暴虐、恶霸横行一类的事情后,还会拍案而起、抱打不平。正因如此,老百姓特别喜欢奕誴,送给他一个“贤王”的称号,或者亲昵地称呼他为“小五爷”。在阶级壁垒森严的清朝,贵为王爷的奕誴能到底层民众的由衷爱戴,的确不一般。

晚年的慈禧太后

奕誴虽然性格随意、能力平庸,看似是个“不着调”的王爷,但此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却并不糊涂,加上他身为天潢贵胄,却也没人敢轻视他,甚至连慈禧太后都要畏惧他三分。对于慈禧太后的专权,奕誴虽然从未在公开场合表示异议,但总能通过一些“小事”让嫂子不痛快,令慈禧太后虽然恨得牙根痒痒,却也拿他没有任何办法。

比如,慈禧太后某日在奕誴面前诉苦,说儿媳阿鲁特氏(同治帝的妻子,谥号为孝哲毅皇后)不听话,总是顶撞自己,不如将她废黜了事。没想到话音刚落,奕誴便甩出一句让慈禧太后扎心窝子的话:“想要废黜从大清门(故宫皇城南门)抬进来的,必须也要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才行。”

孝哲毅皇后画像

原来,按照清朝的制度,皇帝在紫禁城举行婚礼时,只有皇后的轿子才能从大清门进入紫禁城,其他嫔妃的轿子只能通过后门神武门进入。慈禧太后虽然权势无边,但她当初是以秀女身份入宫的,没有资格走大清门,而这也是她一生中最大的隐痛。阿鲁特氏则不同,她是同治帝的发妻,要从大清门被抬进来宫,在气势上自然要压婆母一头。

正因如此,奕誴的话刚一出口,慈禧太后便被气得够呛,恨不得把小叔子撕成碎片。但是,奕誴平日里就是这幅天不怕地不怕的德行,加之他贵为皇叔并且主管宗人府(明清两朝主管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理论上有权约束皇帝、太后),完全有资格跟慈禧太后叫板。所以,慈禧太后气归气,但却拿奕誴毫无办法,废黜阿鲁特氏一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奕誴令慈禧太后非常忌惮

又比如,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得过一场大病,身体初愈时倍感烦闷,内务府为了帮太后解闷,便传唤了“落子馆”(表演北方曲艺、杂耍的场所)的几个姑娘,在长春宫演唱“八角鼓”(满族民间艺术,因演唱者所用乐器为八角鼓而得名)。因为此举不合规矩,所以奕誴闻讯后,便利用奉懿旨召见的机会,身穿一件葛布小褂,将辫子盘在脑袋上,口中哼着民间小调徜徉入殿。

虽然奕誴没有说话,但慈禧太后一见到他这番打扮,听到他哼出的小调,马上便明白奕誴的真实意图。慈禧太后奈何不得奕誴,加之自觉理亏,便说得一声:“五爷醉了!”,然后让太监将他扶了出去。事后,慈禧太后将内务府主管臭骂一通,此后再没有让类似“落子馆”的机构入宫。

外出巡游的慈禧太后

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以上所举只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例,总之,按照现在的网络术语,奕誴绝对算得上是慈禧太后“看不惯又干不掉”的角色,比之弟弟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明显要牛气的多。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奕誴因病去世,终年59岁,慈禧太后闻讯后,心中难免暗自高兴。

史料来源:《清史稿》、《北京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