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重庆市各级妇儿工委及成员单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遵循,深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紧扣纲要(规划)目标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凝聚工作合力,狠抓责任落实,妇女儿童事业实现了创新发展,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即将圆满收官。

健康水平再上新台阶

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健康领域核心指标均提前达到纲要(规划)目标。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得到有效防治,妇女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至80.87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降低至10.7/10万,远低于纲要(规划)20/10万的目标要求。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核心指标分别下降至10.70/10万、1.75‰、3.37‰和4.82‰,优于国家同期平均水平。产前检查率达97.95%,出生缺陷发生率连续五年控制在10‰以内,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优于全国同期监测水平。

教育保障达到新水平

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实现协调发展,全市公办幼儿园达1820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42%以上,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9%以上,普惠率巩固在80%以上,“入园难”“入园贵”现象逐步缓解。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9.99%、99.86%,提前实现规划目标。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8.46%,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590个,建立1.51万个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家教知识普及率达96.8%。

权益保护走出新路子

区县110报警中心,街道(乡镇)平安办、派出所,村(社区)综治中心、警务室设立家庭暴力投诉中心实现全覆盖,设立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工作站1533个,维权服务网络更加健全。52.12万名困难妇女儿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现贫困区县全覆盖,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数降至18万人,均纳入有效监护范围,兜住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底线。特殊教育学校达39所,95%适龄残疾儿童如期入学。建成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康复机构121家,增幅达40.3%。

发展环境实现新跨越

儿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儿童关爱体系更加优化。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超过99%,出版各类少年儿童图书超过1000万册,儿童公共文化服务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市举办青少年科技竞赛1500余项,青少年参加科技竞赛逾2000万人次。城乡社区建成儿童之家1万余个,覆盖率达97.68%,儿童之家规范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阶段,全市儿童之家聚焦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监护缺失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五个一”关爱活动,确保儿童及家庭顺利宅家抗疫。

生命安全筑起新防线

在疫情防控期间,市妇儿工委办推动有关部门就儿童和孕产妇疫情防控、孕产妇疾病救治与安全助产、因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的儿童救助保护等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妇女儿童筑高基本生活“低保关”、筑宽监护缺失“救助关”、筑强特殊女性“保护关”、筑牢儿童福利领域“防守关”;明确孕妇返岗用工“红线”、开通母婴医疗救治“绿线”、打造身心关爱服务“热线”。

来源:重庆女性微信公众号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