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村鐵箱業遠近有名,已經成爲鐵箱業“產業羣”,有很多人疑惑,鐵箱業如此蓬勃發展,爲什麼沒有一個遠近聞名的“獨角獸企業”?

從經濟角度講,是“產業羣”好,還是“獨角獸”好?

30年前,幾個敲敲打打的家庭作坊式鐵箱廠在龐村誕生。如今,這裏已經發展成爲聞名全國的鋼製傢俱產銷基地。 從上世紀80年代初至今,鋼製辦公文件櫃傢俱企業發展到318家,專業銷售隊伍達到1.2萬人,6800多個銷售網點遍佈全國大中城市,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發展體系。

獨角獸企業,是投資行業尤其是風險投資業的術語,一般指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創業公司。如果龐村鐵箱業按照金融市場看,最好能產生一個獨角獸企業,企業規模很大、現代化水平很高、技術很先進、市場幾乎壟斷。這樣企業出現是各方面最喜歡的結果:當地有個知名企業、大家臉上都有光。

獨角獸企業彷彿一棵參天大樹,它越來越茁壯成長,產業鏈越來越完善,大樹底下,“寸草不生”,而獨角獸帶來的利潤和財富,也只是少數管理精英享有。獨角獸企業,遏制了更多企業的發展和誕生,同時也遏制了更多人的“創業夢”。

但龐村鐵箱業發展卻證明了一個“悖論”,某個地方行業發展真不是靠一一個獨角獸企業支撐,而是無數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給更多的人帶來就業、讓更多人富裕、讓更多人儘快實現“創業夢”,成爲一個企業家。

龐村鐵箱業“蔓延式”發展,已經形成可觀“產業羣”,帶來“集體富裕”之路,龐村鐵箱產業羣一直在變:

1、範圍變。由點到線、由線到面。鋼製傢俱產業先是走出龐村鎮,發展到附近的寇店、李村、高龍、大口、緱氏、佃莊、首陽山等鄉鎮,爾後走出洛陽,走出河南,在北京、上海、廣州、昆明、濟南、蘇州等地發展壯大。如果北京、上海、廣州有相當規模的鐵箱業,不用問,從老闆到員工大部分都是洛陽“鐵箱產業羣”的。

2、 規模變。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從當初在農家院裏年產幾十臺、百十臺產品,幾萬元、十幾萬元銷售額,到如今氣派的廠房,年產十幾萬臺產品,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銷售額。過去1000萬收入是大廠,如今成爲企業“生存線”,低於1000萬元銷售收入,這樣的企業很難生存。

3、 產品變。產品由初期單一的保險櫃發展成爲辦公傢俱、民用傢俱等9大類1000多個品種,進入了行政機關、金融單位、教育系統與文博、圖書、供電、通信、商業等更爲廣闊的銷售領域。

4、經營變。由單一生產到配套生產。從最初在市場上買鐵皮、買漆、買鎖具等原材料來生產,到龐村鎮人自己經營銷售這些配套產品以滿足本地生產需要,再到現在除鐵皮外,塑粉、鎖具、包裝箱等原材料、配件已佔到了全國70%以上的份額,龐村鎮變成了全國鋼製傢俱原材料的大市場。

5、百姓變。過去龐村及周圍地區是典型的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現在個個都是“上班族”。由於鐵箱業發展,帶富了周圍農民,相對應的只有過去城裏纔有的“商業”“娛樂業”“飲食業”都雨後春筍一般發展起來,這樣當地農民的就業途徑就廣了。作爲顯著的變化就是當地百姓房子變大了,小汽車成爲標配了。

6、企業家在變。過去企業家都是城裏人或者電視電影中出現的人物,現在由於大量的中小企業出現,他們紛紛由過去的“老闆 ”轉變爲“企業家”。很多“鐵箱二代”幾乎都從大學畢業,成爲企業管理的核心人物,他們的管理已經是“有模有樣”,這樣的企業家羣體多起來了,會推動龐村鐵箱業更快速發展。

7、經營思路在變。很多青年人不再像父輩那樣,天天揹着包,拿着企業宣傳材料到處上門推銷,而是依託各大商場、賣場進行經營,還有的直接轉身爲“互聯網銷售公司”,龐村鎮開始嘗試用互聯網的思維去重新提升傳統產業,在電子商務領域還是“初生牛犢”的企業家們,要拿出“不怕虎”的勇氣,提升與轉變鋼製傢俱產業營銷模式。

據統計,截至目前,龐村鎮鋼製傢俱產業年產鋼製傢俱1900萬件(套),產值50多億元,遍佈全國各大中城市的銷售網點有6800多個,產品出口俄羅斯、英國、法國、澳大利亞、非洲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如果是獨角獸企業,它有如此創造力嗎?也許眼下中國,還不是需要更多的“獨角獸企業”,而是一個個充滿活力的“產業羣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