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經,生意失敗,跌入谷底,在昆明以撿破爛爲生;

他曾經,穿西裝擦鞋成鞋王,擦一雙鞋3000元,抵現在人一月工資;他曾經,擦壞一雙鞋,賠給別人8000元;……他如今,來到麗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下去。尚義村尚義巷111號,身着雪白西裝的吳華敏額頭一層細密的汗珠,手裏拿着拋光布賣力地擦拭着一雙男士皮鞋。

這是最後一道工序。擦至滿意,吳華敏拿起鞋,當着顧客的面在雪白西裝上來回剮蹭,西裝依舊乾淨如新,現場完美演繹了何爲擦鞋到極致。

這是最有說服力的營銷。短短不到20分鐘,這一套手藝看得周圍人驚歎,“雲南第一擦鞋王,果然名不虛傳!”

這位“擦鞋王”成長史是怎樣?又爲何來麗江?這裏面統統都是故事。

70歲的吳華敏,從事擦鞋行業25年

戴着厚厚的黑框鏡,挺着將軍肚的吳華敏臉上時刻掛着笑容。

一條頗有城鄉民營企業家風範的花色領帶,搭配經典的白色三件套西裝,上海灘衚衕里老手藝人的混搭範兒撲面而來,帶着半土半洋的質感。

這種氣質,在他蹲坐着用手給皮鞋做清潔按摩時,會呈現出極大的反差。

年近古稀,吳華敏卻有一雙極爲年輕的手。因爲常年擦拭皮鞋,他的雙臂粗壯有力。兩隻手在與鞋油的反覆接觸中,顯得特別細膩。“正兒八經說個實話,有多少女人的手都沒有我好。”

來自河北石家莊的吳華敏大半生在雲南度過,一口濃郁的雲南口音是多年生活在這裏的見證。

從事擦鞋行業25年,吳華敏樂觀豁達,嘴邊最常說的就是:“人多少錢不重要,重要是心態,心態好了,什麼都不往心裏去。”

多年來,吳華敏接受過不少媒體的採訪。人們津津樂道他一雙鞋擦出3000元天價的傳奇故事,卻不知道他曾走過怎樣的彎路,遭過多少的白眼。

生意失敗流落街頭,擦鞋找到全新商機

吳華敏12歲輟學,14歲到社會上闖蕩。“打工沒人要,還不是在社會上瞎混。”

他不願透露太多年少的經歷,用一句話總結了自己的過往。“我出門一分錢沒帶,走遍整個中國,我的親身經歷可以說比現在的大學生都豐富。”

第一次擦鞋是25年前,吳華敏生意失敗,流落昆明街頭,人生跌落谷底。

曾經穿着西裝打着領帶的他,落魄到在路邊撿垃圾爲生。整整十天,他風餐露宿,終日在街頭徘徊。每天一個饅頭,渴了就找個水管喝口水,累了就睡在馬路邊。

天無絕人之路。就在這時,他開始留意街邊的擦鞋匠,細心觀察着這種別人眼中不起眼的活計。“別人都可以靠擦鞋維持生活,我也可以。”

他用賣飲料瓶的錢省下來買了鞋油和鞋刷,收起人生的失意和曾經的傲氣,彎腰埋頭幫別人擦鞋。出乎意料,第一天,原本還在爲下一頓溫飽發愁的吳華敏就賺了100多塊錢。

在那個年代,這可是一筆“鉅款”。吳華敏坐在街頭,總結這一天的收穫,“我穿着西裝給人家擦鞋,就有種與衆不同的感覺,人家願意找我擦,我感覺很充實,決定從此以後就從事這行。”

“擦這雙鞋要3000元,如果質量達不到,我一分不收”

吳華敏解決了最重要的問題——信任感。接着,他一頭扎進去,摸索擦鞋技能。他沉入這行,像着魔了一樣,“甚至晚上做夢都還在叫別人換這隻腳那隻腳。”

上大街,他什麼都不看,專門盯着別人的鞋子。貴不貴,什麼品牌,好壞如何,產自哪個國家。“只要你穿着一雙鞋過來,我就知道是多少錢,八九不離十,甚至於這雙鞋穿在腳上,好處在哪裏,壞處在哪裏,我比他清楚。”

隨着技藝的熟練和專業,吳華敏慢慢擦出了名堂,有人當面調侃他鞋王。

大客戶隨之而來。“那雙鞋16萬,平常他都不給我擦,都是坐飛機去北京擦。”吳華敏看了看鞋,表示“擦得不怎麼樣”。

“我說我來擦,這雙鞋要3000元,如果質量達不到,那我一分不收。從那以後,他不再去北京擦鞋,都是找我擦。”

這位付了3000元擦鞋費的老闆在吳華敏口中頗爲傳奇:“身價有700多個億,有12個礦山,12個鐵廠,光是手裏的保鏢都有40個,保鏢的車都在300萬以上,一家人全開勞斯萊斯。”短短几句描述,就勾勒出那些年雲南富豪的輪廓:家裏有礦,手裏有錢。

爲一雙鞋賠償8000元,愁得一夜白了頭

吳華敏也遇到了極爲難搞的鞋。“無色鞋油擦上去都變色,實在沒辦法了。”那是一雙價格爲2萬元的白色皮鞋,經過物價局折價,吳華敏賠了對方8000元。

“我一夜之間白了頭,本來人又窮,生意又難做,8000元還是我跟別人借的,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慘痛的教訓沒有讓吳華敏低頭,他更較真地鑽研這門手藝了。他用了數十種鞋油,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把問題解決。“工業酒精融化了污漬,這樣我才把鞋擦好,最後我把鞋給顧客,他又把錢還給我。”

這種死磕的態度讓吳華敏在對待各式各樣的鞋時,顯得更有底氣。同行也紛紛喊起了他鞋王,和先前的調侃不同,更多的是對他手藝的稱讚。

“壓力很大,不過既然掛了這個牌子,別人做不了的事情你要能做,別人做好的,你必須要做得更好,這纔敢稱鞋王。”

吳華敏把“雲南第一擦鞋王”的招牌打在自己的鞋箱上。同行來對比,顧客來評價,都很服氣他的手藝。

慕名來跟他學手藝的人也越來越多。“徒弟有400多個,全國各地都有,這行學皮毛快,但要學精是很難的,最少要三年。現在的年輕人瞧不上這樣的手藝活,其實手藝只要你學精了,永遠都不會過時。”

“如果80歲以後幹得動,我還要繼續幹”

2012年,吳華敏來到麗江,帶上了自己的全部家當。“幹我這行,適合比較低的氣溫,麗江的氣候就比較適合。”

來的第一天,他拎着箱子走街串巷,在金甲市場門口擺攤擦鞋,觀察這個城市的鞋子,之後在洗車城裏擺攤。(點此查看讀本君此前報道)

吳華敏擦鞋很講究。第一道,清潔鞋面。他不帶手套,用手直接把油脂揉進皮革裏。“用手擦,讓皮革發熱發燙、毛孔張開,這樣不會傷害皮革。”

他認真地擦拭着鞋面,彷彿那是一件極其珍貴的藝術品。清潔、着色、上油保養、拋光擦拭,原本灰頭土臉的舊皮鞋在吳華敏的手中豁然新生。

在尚義巷這間不到20㎡的小店裏,各色的鞋油和刷鞋工具琳琅滿目。靠牆的烘烤箱、打磨機、修復機、打蠟機整齊擺放。

這位擦了半輩子鞋的老人還在每天鑽研,怎麼把鞋擦得更好。“離我想要的技術水平還差得很遠很遠,世界每天都在更新,這些事永遠鑽研不透。”

他把擦鞋當作事業。“我一心一意要把這件事做好,不管想些什麼辦法,這樣我把鞋交給客戶我纔會覺得快樂。現在是做習慣了,一天不做就難受,有時我把這當做是一種娛樂。”

吳華敏今年70歲,每天堅持早晨跑步,9點開門營業。他看上去比同齡人要年輕不少。在老婆眼裏,吳華敏像個童心未泯的老小孩,愛玩愛鬧,愛唱愛跳,成天樂呵呵的,感覺天大的事都不是事。

吳華敏笑着說:“我現在看得很淡,什麼東西都不要跟人去爭,想那些東西搞哪樣,人夠喫夠喝就行。人活就活個精氣神,我嘛不說多,再幹10年,幹到80歲,如果80歲以後幹得動,我還要繼續幹。”

記者手記

吳華敏很特別,就連他的名片都是我收過的最厚實的一張。恰如他曲折又走南闖北的人生。

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人生總是無常,但真的,只要你肯,這個世界就能找到路。有時候我們高估了困難,低估了自己的創造力和人與生俱來的韌性。所以說,面對任何困難都不要怕,你比你想象的要強大。

在世間掙扎,每個人都有無力和束手無策的時候。但當你邁開第一步,最難的路你已經走過了,接下來,再難也是向上的路。

鞋王吳華敏的眼袋很重,藏在厚重鏡片下的眼睛,讓人看不清他的情緒。一句輕鬆的話,也會讓你覺得有穿過歲月的厚重。的確,一個飽嘗人間冷暖的人,一個在江湖輾轉的手藝人,一個服務不同階層的人,他所經歷的遠非我們所能想象。

鞋王今年70歲了,最後,祝願他健康快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一直生活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