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世纪时,中国人毕升发明了活版印刷。他大力倡导这种方法,可惜未能普及各地,久而久之,他的发明也逐渐被人淡忘了。马可波罗等旅游东方的欧洲人,早已知道印刷术的存在,但是欧洲真正开始利用这种技术印刷书籍,却是15世纪的事。

一、活版印刷术的产生

当时世界上共有三种印刷方法,其中之一是中国的传统印刷法,一张木板仅能印刷一页;另一种是居住在荷兰哈伦的劳伦斯.科斯特将毕升所发明的活版印刷加以改良而成的印刷法;最后一种是15世纪德国人古登堡在毕升的发明基础上改进的,较为进步的活版印刷法。

最初只有版木印刷法,大部分的书籍都用此法印刷。具体方法是将一个个文字,以颠倒的形态写在比书面积大的版木上,这些文字像浮雕一样,呈现在版木上。这种方法不但费时,而且不经济,因为受教育的人不多,因此费了很多功夫才刻好版木,印完几本书后,即失去作用,仅能当柴烧。

活版印刷术没有上述的缺点。西欧所用的语文是拼音字母,只要刻20几个字母就够用了。所以制造印刷的文字并不太难。将一页的铅字排好,固定后拿去印刷,印毕后,铅字可以反复使用,不但节省时间,也较经济。最初使用此种方法的是荷兰人劳伦斯·科斯特,但是他的方法是否与现在的活版印刷一样,将刻好的字倒入铸型中,做出几个相同的铅字,则无记录可寻。

古登堡的金属活版是用铸型制造的,所以他的印刷品比科斯特的优良,清晰而美丽,因此古登堡被公认为欧洲最早使用活版印刷的人。现在我们使用的印刷法,就因古登堡的创始而定型了。

二、古登堡的印刷事业

古登堡1398年出生于德国美因茨,30岁时离开故乡,来到斯特拉斯堡,在此地他制成了他梦寐以求的印刷机。古登堡发明的印刷机印出的印刷品非常清晰,而且又快又多,至今仍留存很多。1448年,古登堡又回到故乡,这次他与富商库斯特合作。这位宝石商人非常支持他的计划,数年之间,投资大量的金钱,未料却惨遭失败,他们的合作关系也因而中断。

库斯特向法院控告古登堡,希望能收回他的资金。法院于是查封了古登堡的印刷机,并以之抵债。这时古登堡正在印著名的《四十二行圣经》。库斯特遂与古登堡的助手彼得合作,于1456年出版了这部圣经。古登堡虽然没有获得任何报酬,但是历史学家却一致公认,这部杰作的真正功臣是古登堡。

此后一年间,再也没有人听到过任何有关古登堡的消息,据猜测,他可能在潘堡印刷另-部圣经。1460年,他携带另一部杰作《卡特里康》,再度出现于美因兹,这些印刷品不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且也是贵重的艺术品。1956年,古登堡最早印刷的一部圣经,以71400镑的高价售出。次年,另一部只剩下一页的圣经,以130万镑卖出。虽然在今天,古登堡的印刷品如此名贵,但是当时他却一贫如洗,潦倒终生。

他生前仅能从美因兹大主教那里,领取少量的年金作为生活费用,而库斯特和彼得两人,却因他的发明而成为巨富,财源滚滚而来。古登堡在1468年去世,他生前所改良的印刷术,首先传到意大利和瑞士,以后20年间,印刷术已普及全球。

三、古印刷工与铅字机

与古登堡同时代的印刷者,都自己动手制造铅字。不久,专门从事印刷业的印刷厂出现了,而将制造铅字的工作交给另一些工人去做,这种铅字制造厂,从16世纪以来直到20世纪初,都非常昌盛。随着铅字制造术的改良,出现了能将旧的铅字重新制造使用的自动铅字印刷机。此后,印刷机也由木制的改为铁制的,可大量印刷。但是在印刷过程中,最困难也最辛苦的制字工作,长期以来,仍完全使用人工,将铅字一一拣起,再装进排字版中。工人们必须依照一年份的次序。将所有铅字排好,才能印刷。

虽然人们努力不懈地研究改良植字机,但是所发明的植字机都有两大缺点。一个是这些铅字机只能依照指定的次序排列铅字,而无法在一页的空间内,将这些铅字排列整齐,不是太挤,就是太空。另一个缺点就是用过的铅字母型无法再拿回铅字库里。换句话说,植字机械化并不够顺利。

1886年,商品化的铸造排字机终于出现了,也解决了上述的各项问题。顾名思义,这种机器能将一条铅字,自动地组成-行行的字,而且铅字母型用过之后,还能拿回铅字库中,这样即可反复使用。机器上还有与打字盘相似的键。但是这种机器也有许多缺点,比如由于机型不同,铅字的大小种类不一,不能通用,而且用一行行铅字印刷,不如植字依序排列的印刷美观。

以后又有自动铸造制字机等新式机械被发明出来。自动植字机器减轻了植字工人的负担,但是植字工人仍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如果将同形的铅字连续的制成一长条,当然人工比不上机器,但是在使用大小不等的铅字来印刷时,植字工人就远胜过机器了。

1422年,卡克斯顿生于英国莱特州,他年轻时在一位丝织商人那里当学徒,老板死后,他渡海到比利时的布鲁日当学徒。学徒生涯结束后,他不愿再回英国,他认为留在欧洲大陆可赚到很多的钱,使他成为巨富。不久,他成为一位公爵夫人的高级顾问,踏入了,上流社会。1472年他为了处理这位夫人的事情前往科伦,在这里意外获得了学习印刷的机会,两年半后,他辞去--切职务,留在布鲁日,开始从事印刷事业。

两年后,他的成品继续问世,他将法国文学译成英文,介绍给英国大众。接着他又因了一部《国际象棋竞赛法》而名闻遐迩。名利双收后,他决心回到祖国,继续从事印刷事业。

1477年,卡克斯顿发表了他回国后的第-部作品《哲学家的名言》,以后他陆续发行了80本以上的书籍,其中包括他自己译的法文书。其中较为特殊的是,1481年他 出版的《出界之镜》,书中的插图是他自制的版画。.他最大的贡献,是将优美的外国文学作品介绍给社会大众,而这些文学作品也因此而流传至今。

结语:

从古登堡和卡克斯顿的时代到现在,印刷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印刷术是人类重大发明之一,现在所使用的照相版也是活版印刷法的一部分,以后可能会有更进步的方法来处理,而一本书的纸字和其它印刷工作,不用铅字印刷的时代,或许也会来临。

总之,印刷术的发明使全人类的文化得到了保存、传播和发展。它以其独特的方法记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

参考资料:《世界近现代史》、《古登堡》、《四大发明在欧洲》#印刷术#发明#库斯收藏

活版印刷术没有上述的缺点。西欧所用的语文是拼音字母,只要刻20几个字母就够用了。所以制造印刷的文字并不太难。将一页的铅字排好,固定后拿去印刷,印毕后,铅字可以反复使用,不但节省时间,也较经济。最初使用此种方法的是荷兰人劳伦斯·科斯特,但是他的方法是否与现在的活版印刷一样,将刻好的字倒入铸型中,做出几个相同的铅字,则无记录可寻。

古登堡的金属活版是用铸型制造的,所以他的印刷品比科斯特的优良,清晰而美丽,因此古登堡被公认为欧洲最早使用活版印刷的人。现在我们使用的印刷法,就因古登堡的创始而定型了。

二、古登堡的印刷事业

古登堡1398年出生于德国美因茨,30岁时离开故乡,来到斯特拉斯堡,在此地他制成了他梦寐以求的印刷机。古登堡发明的印刷机印出的印刷品非常清晰,而且又快又多,至今仍留存很多。1448年,古登堡又回到故乡,这次他与富商库斯特合作。这位宝石商人非常支持他的计划,数年之间,投资大量的金钱,未料却惨遭失败,他们的合作关系也因而中断。

库斯特向法院控告古登堡,希望能收回他的资金。法院于是查封了古登堡的印刷机,并以之抵债。这时古登堡正在印著名的《四十二行圣经》。库斯特遂与古登堡的助手彼得合作,于1456年出版了这部圣经。古登堡虽然没有获得任何报酬,但是历史学家却一致公认,这部杰作的真正功臣是古登堡。

此后一年间,再也没有人听到过任何有关古登堡的消息,据猜测,他可能在潘堡印刷另-部圣经。1460年,他携带另一部杰作《卡特里康》,再度出现于美因兹,这些印刷品不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且也是贵重的艺术品。1956年,古登堡最早印刷的一部圣经,以71400镑的高价售出。次年,另一部只剩下一页的圣经,以130万镑卖出。虽然在今天,古登堡的印刷品如此名贵,但是当时他却一贫如洗,潦倒终生。

他生前仅能从美因兹大主教那里,领取少量的年金作为生活费用,而库斯特和彼得两人,却因他的发明而成为巨富,财源滚滚而来。古登堡在1468年去世,他生前所改良的印刷术,首先传到意大利和瑞士,以后20年间,印刷术已普及全球。

三、古印刷工与铅字机

与古登堡同时代的印刷者,都自己动手制造铅字。不久,专门从事印刷业的印刷厂出现了,而将制造铅字的工作交给另一些工人去做,这种铅字制造厂,从16世纪以来直到20世纪初,都非常昌盛。随着铅字制造术的改良,出现了能将旧的铅字重新制造使用的自动铅字印刷机。此后,印刷机也由木制的改为铁制的,可大量印刷。但是在印刷过程中,最困难也最辛苦的制字工作,长期以来,仍完全使用人工,将铅字一一拣起,再装进排字版中。工人们必须依照一年份的次序。将所有铅字排好,才能印刷。

虽然人们努力不懈地研究改良植字机,但是所发明的植字机都有两大缺点。一个是这些铅字机只能依照指定的次序排列铅字,而无法在一页的空间内,将这些铅字排列整齐,不是太挤,就是太空。另一个缺点就是用过的铅字母型无法再拿回铅字库里。换句话说,植字机械化并不够顺利。

1886年,商品化的铸造排字机终于出现了,也解决了上述的各项问题。顾名思义,这种机器能将一条铅字,自动地组成-行行的字,而且铅字母型用过之后,还能拿回铅字库中,这样即可反复使用。机器上还有与打字盘相似的键。但是这种机器也有许多缺点,比如由于机型不同,铅字的大小种类不一,不能通用,而且用一行行铅字印刷,不如植字依序排列的印刷美观。

以后又有自动铸造制字机等新式机械被发明出来。自动植字机器减轻了植字工人的负担,但是植字工人仍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如果将同形的铅字连续的制成一长条,当然人工比不上机器,但是在使用大小不等的铅字来印刷时,植字工人就远胜过机器了。

1422年,卡克斯顿生于英国莱特州,他年轻时在一位丝织商人那里当学徒,老板死后,他渡海到比利时的布鲁日当学徒。学徒生涯结束后,他不愿再回英国,他认为留在欧洲大陆可赚到很多的钱,使他成为巨富。不久,他成为一位公爵夫人的高级顾问,踏入了,上流社会。1472年他为了处理这位夫人的事情前往科伦,在这里意外获得了学习印刷的机会,两年半后,他辞去--切职务,留在布鲁日,开始从事印刷事业。

两年后,他的成品继续问世,他将法国文学译成英文,介绍给英国大众。接着他又因了一部《国际象棋竞赛法》而名闻遐迩。名利双收后,他决心回到祖国,继续从事印刷事业。

1477年,卡克斯顿发表了他回国后的第-部作品《哲学家的名言》,以后他陆续发行了80本以上的书籍,其中包括他自己译的法文书。其中较为特殊的是,1481年他 出版的《出界之镜》,书中的插图是他自制的版画。.他最大的贡献,是将优美的外国文学作品介绍给社会大众,而这些文学作品也因此而流传至今。

结语:

从古登堡和卡克斯顿的时代到现在,印刷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印刷术是人类重大发明之一,现在所使用的照相版也是活版印刷法的一部分,以后可能会有更进步的方法来处理,而一本书的纸字和其它印刷工作,不用铅字印刷的时代,或许也会来临。

总之,印刷术的发明使全人类的文化得到了保存、传播和发展。它以其独特的方法记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

参考资料:《世界近现代史》、《古登堡》、《四大发明在欧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