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青春上海見習記者 陳泳均/文、圖

今年春節,位於松江的一家“硬核”口罩公司火了,這家公司就是上海大勝衛生用品製造有限公司。該公司董事長吳勝榮曾做過赤腳醫生,當過軍人,憑着職業敏感性和企業家的責任感,1月21日他決定緊急復工,帶着家人投入生產一線,帶領着企業24小時不停工,全力保障防疫需求。“這是一場‘戰役’,我們生產的口罩堅決不漲價。”接受採訪時,吳勝榮目光堅毅、腰板筆直,講話鏗鏘有力,雖然已退伍多年,但他舉手投足之間還保留着軍人的氣質。

疫情當頭24小時不停工全力保供應

“今年春節前,工人們領到年終獎,都開開心心回家過年去了,留守的員工加起來不足10人。”吳勝榮回憶道,隨着疫情擴散,一“罩”難求的呼聲越來越迫切,吳勝榮再也坐不住了。保供應就是保大局,吳勝榮當即立下“軍令狀”:緊急復工,加班生產,全力保障防疫需求。

“當時情況緊急,我就帶着家人全部投入生產一線,以身作則鼓舞員工士氣,每天只能睡上兩三個小時。”在緊急召回的員工中,還有吳勝榮的女兒吳瓊一家,這位80後姑娘畢業後,女承父業出任大勝公司銷售主管。接到父親電話之後,她果斷回到了松江。

“這就是一場‘戰役’,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役,多生產一個口罩,市民就會多一份安全。”面對人員不足,吳勝榮和妻子第一時間電話聯繫了所有在滬員工,告知他們情況緊急,無論之前是否是一線員工,都務必馬上返回車間。公司還召集了假期留守的保安、司機甚至是食堂師傅,並對他們進行了快速的生產培訓。就這樣,一支人數不多、多崗位人員參與的隊伍正式形成,恢復生產的“集結號”已然吹響。

工人兩班倒,機器24小時不停歇,吳勝榮和員工們都卯足了勁頭生產,連空氣中都瀰漫着緊張的氣氛。“在滬員工在工廠加班加點的同時,人事也給已經回鄉的工人逐一打電話,請他們提早回來進行居家隔離,儘早重回崗位。”吳勝榮回憶道,廠裏向返鄉的工人保證,如果回程時當地需要開證明,廠裏會幫他們開,證明他們都是急需返廠的口罩生產一線工人,“到了大年初三,陸續就有工人回來了。”

在全市17家口罩企業中,大勝公司是復工最早、響應最快的一家,復工初期日均可生產口罩近6萬隻。除夕之夜,生產車間裏機器照常在快速運轉,猶如聲聲戰鼓,敲擊在每一位堅守崗位的員工心坎上。

摸石過河從赤腳醫生到經營口罩廠

“當年小學沒有讀完就結束了學業,但我一直想學習知識,於是主動爭取村裏赤腳醫生培訓的機會。”吳勝榮用略帶松江口音的普通話回憶着自己如何從一名赤腳醫生到一家口罩廠董事長的創業經歷。

他是苦出身,小時候在生產隊裏放牛、趕鴨子、捉泥鰍。當得到赤腳醫生培訓機會時,他格外上心,一頭扎進藥材世界裏,學習了300多種中草藥的配方。這爲他之後在軍營裏爲戰友們治流感、醫血泡等病痛,打下了基礎。

1997年,吳勝榮決定下海,這次創業契機源於他在廣交會上的一次“偶遇”。那次廣交會現場,他看到一位外國人將口罩捏在手上轉來轉去,滿臉焦躁,吳勝榮趕緊走上前去,詢問緣由。原來這位外商正在尋找在中國的防塵口罩生產商,轉了半天都沒有找到。

“當時中國市場上都是紗布口罩,根本就沒見過這種高端的口罩樣式。”在問清對方的要求和需求後,吳勝榮嗅到了商機,他懇請對方留下聯繫方式,還有手裏的那枚口罩,並許下承諾,“3個月做出一模一樣的樣品來。”

回到上海之後,吳勝榮將這枚口罩仔細端詳,並撕開一個小口,分層觀察其構造,困難與問題隨之撲面而來:口罩定型需要模具,無紡布材料哪裏可以買到,生產設備哪裏去買,這一切充滿了未知。“摸着石頭過河,我對這句話理解得非常深刻,那就是腳下沒有現成的路,所有的路都要靠自己走出來。”吳勝榮感慨地說。

買回各種樣品、材料,不斷進行嘗試,在反覆的試錯中,產品已經初具形狀。量化生產,需要依靠機器設備。起步階段時,公司沒有實力全部上新設備,他們就買來了“樣機”,把所有的零部件都拆開,一一排列放在桌子上,研究其尺寸和材料。那個時候還沒有手機拍照,全靠手寫記錄下來,將不同的機器零件拼接,形成滿足自己需求的機器結構。“越是空白,越是意味着蘊含無限商機,市場上沒有的東西就要大膽去嘗試。”吳勝榮總結道。

認證達人國際品質認證書打通市場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裏,口罩生產這一行似乎科技含量低、利潤薄、產品更新快,爲何大勝公司產品能打通國際市場?

樣品陳列室裏五花八門的口罩款式,直觀形象地回答了這一問題:100多種款式,滿足不同臉型不同功能的需求,200多張國際品質認證書,打通了大勝口罩銷往世界各地的市場渠道。走高品質的國際化路線,是大勝公司成立之初就堅守的路線。疫情期間,爲了保證產品的品質,吳勝榮拒絕了不少要求價格不講究品質的訂單,“我不允許大勝的生產線出來低質量的產品。”今年5月,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公佈了122組中國進口N95及KN95口罩的抽檢結果,綜合性能排名前十的口罩型號中,就有六個來自上海大勝,其中DTC3B-1口罩的性能,強過大部分歐美品牌的N95型號。

今年4月底,吳勝榮還收到一筆“意外”的訂單,鍾南山院士想要購買大勝公司生產的N95口罩。這讓吳勝榮直言“不敢相信”。鍾南山院士所在的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與國際上多家醫療機構有着長期合作關係,一家加拿大機構在瞭解到大勝口罩廠的行業資質和其生產的口罩品質後,希望購買2000只大勝生產的N95口罩以滿足抗疫需求。

“大勝口罩不僅我知道,全世界都知道你們了。”鍾南山院士的勉勵,讓吳勝榮深受鼓舞,在爲自己的產品品質感到驕傲的同時,他更覺得大勝有義務爲全球防疫出一份力,他當即決定“只捐不賣”,並再追加了1萬隻同樣型號的口罩郵寄過去。“2002年,美國的3M公司高管特地來到我的口罩公司,想和我談公司兼併的事宜。雖然開價很高,但我果斷拒絕了,因爲我想打造一個口罩民族品牌,打通國際市場。”吳勝榮自豪地說。

青年報·青春上海見習記者 陳泳均/文、圖

編輯:梁文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