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炒地產商開始造車的事,殊不知車企也開始造房子了。

上汽R標在陸家嘴江邊寸土寸金的地方造了個“城市異想空間 R Space”,頗有未來科技之城的模樣,還在裏面舉辦了多場思維碰撞的對話活動,也包括上汽設計主辦的第三屆《邊界·對話》論壇,以跨界對話的形式就建築、藝術、設計的未來開侃。

這次來侃的嘉賓有上海交大設計學院的執行院長鬍潔、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的院長婁永琪、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的院長丁偉,以及R SPACE的建築師、上汽設計計算設計實驗室設計師霍飛蛟和上汽R標LOGO主創設計師、上汽前瞻策略設計師楊麗蓉。

有學術派,也有實戰派,從人工智能到汽車設計,從建築設計到服務設計,爲了打破久坐在研發崗位產生的思維禁錮,上汽設計和業界大咖們互擲心聲,小小一個企業論壇含金量比一些假大空的行業會議可大多了。

比如交大的胡潔對人工智能與新能源的邊界進行了探討,他認爲汽車已經是個智能化終端,同時人工智能是無法代替人類的。人和機器存在邊界,兩者本應擦出火花、協同創新而非替代與被替代的關係。

同濟的婁永琪認爲人的價值在智能化時代不可或缺,人工智能最終還是關注人的需求。這個時代的技術變革究竟是深度技術化還是生存危機的前兆,取決於我們在設計的過程中把“人”放在什麼位置。

還有華理丁偉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把縱向的歷史橫向並置在面前,可以看到不同時代的性格。”在邊界中思考問題即是在橫切面中縱向地思考問題,我們需要在物理邏輯、信息邏輯、範式層面和商業系統中進行設計,思考存在的理由,在新老交替的縱向變革中尋找機會。

聽起來挺繞,落地到市場上就是不但要銷售產品、還要提供完整的服務。比如這次的R Space,就與城市和消費者產生了更多觸點,從關注個體轉向羣體和社會,體現了品牌的擔當。

細品這些觀點,其實也與喊出“科技兌現想象”的上汽R標的存在理念大同小異。“少物性,多人性”的R標LOGO,通過“外曲內直、外圓內方”的設計傳達着人性與科技結合的溫度;將白色R標融合在大面積玻璃幕牆中、通過旋轉特定角度讓體驗者在建築內欣賞到270度江景的R Space建築構思,也都是透過科技觸達人心的體現。

當上汽設計總監邵景峯問同濟婁老師如何設計出爆款汽車時,婁院長“重要的不是設計爆款,而是要設計出一個能夠持續生產爆款的系統”的回答,也的確發人深省。但到底如何設計一個這樣的系統,婁院長還是守了個祕密沒說透。依我看,就像這次的邊界論壇,已經成爲了上汽設計持續生產創新思維的可持續機制——製造爆款的設計系統,聽起來多麼像娛樂圈裏製造頂流明星的頂級經紀人,不如把“如何成爲汽車行業的楊天真”這一話題,就放在明年的邊界論壇裏好好聊一聊。

再說句題外話,到處忽悠、毫無乾貨的行業會議可以停一停了,不要浪費領導們寶貴的時間,也省去一大筆不必要的會務開銷。想要汲取新思想、探討新趨勢,不如多看看上汽《邊界·對話》這種專心幹實事兒的節目。

對了,這兩天還有幾場邊界論壇仍在舉行,天兒也不熱了,沒事去兜兜風、黃浦江邊開開眼界挺好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