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日本首相、66歲的安倍晉三宣佈辭去首相一職,理由是潰瘍性結腸炎復發。這是他繼2007年首次辭任首相後,因同一原因再次辭任。據悉,安倍晉三從17歲開始患該病,發作時會出現嚴重的腹痛和腹瀉,有時一天要跑30次廁所。潰瘍性結腸炎究竟是種什麼病?

“潰瘍性結腸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見於任何年齡。臨牀表現是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或黏液便,嚴重的會合並關節炎、發熱、皮疹等。病因不明,可能與遺傳、飲食習慣、環境、感染及免疫因素相關。”北京宣武醫院消化科副主任池添雨介紹,該病病變多位於乙狀結腸和直腸,也可延伸至整個結腸。近幾年,國人發病率呈倍速增長態勢,沿海地區更多見。

“得這個病很痛苦,好比腸道變成了一根硬‘管子’,無法再吸收水分,也不能正常運送排泄物。”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錢家鳴說,潰瘍性結腸炎難治癒,患者常反覆發作,病程爲幾年甚至幾十年。可癌變,主張中西醫結合治療

“大多數患者是輕中度,可在門診接受藥物治療。合理選擇中藥或西藥,或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病情大多可得到良好的控制,但一般療程都較長,需堅持用藥。”北京中醫醫院炎症性腸病中心主任張聲生介紹,目前臨牀常用的治法是口服藥物,如美沙拉嗪。對重度患者,糖皮質激素、免疫製劑等都有幫助,但有效率都不能達到100%。一些患者錯誤地認爲只要排便正常就可不再喫藥,其實腸黏膜可能還未癒合。不規範治療,易導致病情反覆或治療不到位,令癌變的概率明顯增加。對病程較長者,建議每年都複查腸鏡,避免或減少癌變。

專家指出,該病無法針對病因預防,更強調早診、早治。一般推薦40歲後每年做糞便潛血試驗,每5-10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而對有大腸癌高危因素者,如有腸道病史或家族史,或有大腸腺瘤的病人,每年要做結腸鏡。生活中,要注意飲食衛生和飲食習慣,多喫纖維素高的食物,做到營養均衡,避免發生感染性腸炎,因爲有的患者在感染腸炎後出現了潰瘍性結腸炎。(據《新民晚報》《南方都市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