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0日是

我國第36個教師節

今年教師節的主題是

立德樹人奮進擔當,教育脫貧託舉希望

在教師節前後,河北青年報推出特別策劃“託舉希望的人”。記者奔赴偏遠農村地區,採訪了多名紮根農村的“特崗教師”或者曾經是“特崗教師”的老師,講述他們爲了發展農村教育事業默默奉獻的感人事蹟。

借這批人的故事

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致敬!

向爲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

做出積極貢獻的園丁們致敬!

2009年,23歲的她從石家莊學院語文教育專業畢業後,來到河北省行唐縣最偏遠山區——九口子鄉東彩莊教學點任教,一干就是八年。

2017年,因工作調動被分配到現在的學校,行唐縣只裏鄉北高裏小學。“孩子們拉着我的手往教室走”

2009年,剛考上特崗教師的孫朝娟任教的學校是行唐縣九口子鄉東彩莊教學點。這個教學點距離行唐縣城100多公里,地處阜平與山西的交界。那時候學校有三四十個孩子,九成以上是留守兒童。

“當時我以爲就在行唐縣城附近,能離家近一點,後來才知道學校比較偏遠。”孫朝娟靦腆地說。初次來到行唐縣九口子鄉東彩莊教學點,對於當時的教學環境,孫朝娟記憶猶新:“當時的教學樓就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三角形磚瓦房,房頂的磚瓦殘缺不全,屋內放着大鐵桶,是下雨天接水用的,教室裏還有爐子,天冷的時候用來取暖,環境特別差。”

即便是這樣的教學條件,孫朝娟也沒有退縮。她對記者說,“其實這些對我來說不算什麼,因爲我家也是農村的,在學校就跟在自己家是一樣的。這些其實都能克服。”

“報道那天我遲到了,後來是行唐縣教育局的老師送我到學校的。到學校就看見了校長、老師,車一停他們都圍過來了。

我記得當時校長還安慰我彆着急,其他老師幫我拿被褥。孩子們從教室跑出來熱情地喊我老師,還有的孩子拉着我的手往教室走……”

他們說摘棗片,我當時就蒙了

上課第一天,孫朝娟就面臨了一個全新的挑戰:複式教學。“走進教室,高高低低的課桌,大大小小的身影,我一問這邊是一年級,那邊是二年級,合起來就是我所擔任的複式班級。當時對複式教學不熟悉,也不知道該怎麼教。”孫朝娟回憶說。

面對同一間教室,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孫朝娟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山裏的娃娃較好。

“一開始,我給一年級學生留好作業,然後給二年級講課,但是給二年級講課的時候,一年級的學生也會聽,這樣的話兩個年級的學生會互相影響。後來我就想了一個辦法,先上一年級的學生上課,二年級的學生也可以聽,就相當於複習,還不會影響聽課質量。”

老家是新樂的孫朝娟在新的環境下,難免會遇到語言交流的障礙,回想起當時的事兒,孫朝娟有些不好意思:“我記得當時我給孩子們講作文,上面畫了一個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摘菜,然後我就問學生們,這上面畫的是什麼?同學們說老奶奶。我說她正在幹什麼?他們說摘棗片……我當時就蒙了,以爲他們說的是找老伴……”

從這以後孫朝娟就經常跟同學們聊天,嘗試着學習當地的方言,直到能夠正確理解孩子們說的每一句話。農忙的時候,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喫飯

在九口子鄉東彩莊教學點

孫朝娟把每一個孩子

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去呵護。

回想起那裏的孩子,孫朝娟眼中滿滿都是愛。“記得有一天,我們班來了一個外村的小姑娘,因爲學校離她家比較遠,每天都是她爸爸媽媽來回接送。到了冬天下大雪的時候,這個孩子總是請假,我就問她家長原因,知道了是因爲下雪路不好走。後來我說讓孩子跟我住在一塊,反正自己也是一個人。就這樣這個孩子的課再也沒有耽誤過。”

孫朝娟慢慢融入了山裏孩子的生活。“秋天的時候孩子們的家長比較忙,有時候顧不上給孩子做飯。下午上課我就發現有的孩子餓得精神不集中。

爲了不影響孩子們上課,我就在學校給他們做飯,每次都是做一大鍋,和孩子們一起喫。”孫朝娟和孩子們圍坐在一起,互相夾菜餵飯,雖然不是山珍海味卻也喫得津津有味。這樣的午餐時間成了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

聽到孩子叫我媽媽時 我哭了,感覺特別幸福

八年的朝夕相處,讓孫朝娟成了山裏孩子們不可或缺的良師益友。“我有一次重感冒引起嗓子發炎,天真的孩子們見我說不出話來,以爲我成啞巴了,一個個傷心地哭了起來,有的趴在課桌上小聲抽泣,有的看着我嚎啕大哭。當看到孩子們紅腫的眼睛時,我當時的心都要被融化了。”孫朝娟感動地對記者說。

也正是因爲與孩子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讓孫朝娟在大山裏一干就是八年。孫朝娟用心感受着山裏孩子的善良淳樸。“我記得有一年暑假,我回家住了10天。有一個二年級的小女孩叫文靜,當時給我打電話,在電話裏她說,媽媽我們想你了,你快回來吧。當聽到孩子叫我媽媽時,我哭了,感覺特別幸福。第二天我就從家回到了學校……”

從那以後,孫朝娟的學生常常用“媽媽”來稱呼她。只要幾天不見,黑板上就會出現:媽媽,您怎麼了?快回來吧!電話裏就會傳來:媽媽,我想您了!

孫朝娟說:“山裏的孩子的感情是很細膩的,你對他好,他會對你更好。有一次,一個同學不小心把我的水杯打碎了,第二天一早,我發現講臺上放着兩個新水杯,一個是卡通的那種,一個是玻璃杯。當時我非常感動。”我選擇了教師,便選擇了一生的平凡

2017年,孫朝娟因工作調動被分配到現在的學校行唐縣只裏鄉北高裏小學。這是一所鄉村小學,環境比九口鄉東彩莊教學點好一些。新的環境下,孫朝娟對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鄉村的孩子比山裏的孩子見識多一點,講課內容也更深一點。剛開始我還有一點緊張,怕教不好他們,後來慢慢熟悉了也就適應這裏的教學了。”孫朝娟說。

現在,孫朝娟擔任二年級的班主任,除了語文還負責教數學和英語,每週35節課包班教學。爲了能讓孩子們更生動地理解課文,孫朝娟總是想方設法研究新的教學模式“比如說講一年級的小兒歌,我就會自編一個小歌曲,然後唱出來,再配上動作……”

在孫老師的班裏,學習好的孩子越來越多,每次考試總能拿到年級第一名。這讓她受到了家長們的認可和稱讚:“有一天,一個女生往我手裏塞一個大石榴,她說是她奶奶讓她給我的,她說她奶奶特別喜歡我。”說到這孫朝娟開心地笑了。

如今,孫朝娟已紮根行唐山村教育11年,雖然苦過累過,但身邊學校領導和同事的關心,學生和家長的信任,讓她信心百倍,幹勁十足。“我選擇了教師便選擇了一生的平凡,在我心裏,每一個學生都是我可愛的孩子,我會一直用愛呵護他們成長。”孫朝娟這樣說。校長評價

孫朝娟老師爲人實在、純樸、踏實。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自參加工作以來,始終默默無聞、兢兢業業地奮鬥在教學一線。

她敬業奉獻、任勞任怨。不論是對待學習,還是對待工作,她都紮紮實實,從不張揚,沒有半點浮躁之氣。工作中,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認真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孫老師品德高尚,待生如子,能深入瞭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通過各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育教學效果好,深受廣大家長和學生的愛戴。

在同事心中,她“真誠、進取、熱情、敬業”;

在學生心中,她“智慧、善良、慈祥,就像媽媽一樣”。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上,她十一年如一日,清苦了自己,幸福了別人。

文字來源:河北青年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