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駱軼琪

在經歷了緋聞期、否定期後,英偉達終究官宣了對Arm的收購意向。

美國當地時間9月13日,全球第三大IC設計廠商英偉達(NVIDIA)在官網發佈長文,宣佈了對全球最大半導體IP公司Arm的收購事宜。

由於Arm目前的最大股東是日本投資機構軟銀,英偉達目前已與軟銀達成了協議,將以400億美元的交易價格,從軟銀處收購Arm公司。

半導體細分領域兩大巨頭,加上超級龐大的收購金額,讓這成爲備受矚目的半導體行業“世紀收購案”。上一次稱得上“世紀級”的收購案,還是軟銀以320億美元收購計劃私有化的Arm公司。

根據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的設想,“在未來的幾年中,運行AI的數萬億臺計算機將創建一個新的物聯網,其規模是當今人聯網的數千倍。我們的合併將創建一家在AI時代享有盛譽的公司。

更受關注的應該是,一家美國半導體公司(英偉達)要收購一家英國半導體公司(Arm),在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發展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這一動作顯得頗爲敏感。

爲表誠意,英偉達在官宣文中保證,Arm將繼續運營其開放許可模式,同時保持全球客戶中立性,這是其成功的基礎。

交易完成後,英偉達打算保留Arm的名稱並擴大其在總部劍橋的規模。Arm的知識產權將繼續在英國註冊。

但是在未來,一家公司的態度能否對抗國家意志,是行業普遍擔憂的問題。目前英偉達的交易尚處在公司之間達成協議階段,未來還將面對來自英國、歐盟、美國、中國等多方的審查後批准。

而對於中國的半導體設計產業來說,壓力可能早已經出現。

英偉達收購Arm的未盡之事

英偉達的表態很誠懇,無論是英國方面擔憂的就業和創新問題,還是世界都在擔憂的知識產權歸屬方面。

目前擺在英偉達面前的挑戰還有很多,此次官宣的收購案剔除了Arm公司旗下的IoT Services Group,但Arm中國無疑依然是交易內容的一部分,Arm自身與旗下合資公司Arm中國之間的糾紛都還沒有得到解決。

就此,21Tech向Arm方面發去詢問,得到的回應是,“雙方的會談仍持續進行中,我們相信很快就能有解決方案。”

不過Arm方面並沒有對21Tech就收購案的整體進展進行回覆。

Arm總部與合資公司之間的矛盾僵持已久,但Arm中國無疑也是推動Arm目前取得巨大成功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根據Arm中國此前發佈的聲明顯示,2019年合資公司營收年增長近50%,佔Arm全球IP業務的27%和營收增長的100%。

應該說,中國龐大的物聯網終端生態離不開精簡指令架構王者Arm中國的輔助,反之亦然。

而英偉達的這項收購,其實在英國內部也引發了諸多爭議。

雖然在英偉達的官宣文中,Arm現任CEO Simon Segars表現出對未來合併發展的良好希冀,“Arm和NVIDIA有着共同的願景和熱情,即無處不在的高能效計算將有助於解決全球最緊迫的問題,從氣候變化到醫療保健,從農業到教育。通過兩家公司的技術實力整合在一起,我們可以加快進度並創建新的解決方案,以實現全球創新者生態系統。”

但Arm聯合創始人Hermann Hauser早在有英偉達收購傳言的時候,就已經預警表態稱,賣給英偉達將會是一場災難,會損害Arm的中立性和麪向不同國家和公司供應的能力。這可能會導致Arm立身之本的商業模式難以爲繼。

加上接下來會面臨的一系列各國和經濟體之間的審查批准,收購事宜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干擾。

中國半導體產業該怎麼準備?

在英偉達正式放出收購消息之後,產業界更大的憂慮來自國內半導體設計產業生態層面。

如果放在幾年以前,在看到黃仁勳的表態之後,業界可能更多會選擇有條件地信任,甚至對接下來產業界的發展變化有所期待。

但放到今天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美國的“長臂管轄”愈演愈烈,假如英偉達完成對Arm的收購,這家依然位於英國劍橋的公司,必然會被納入美國的管轄範疇。

此前美國其實已經在影響Arm對中國公司的授權事宜,只是Arm方面在研判之後,於2019年曾在中國表態,“沒有、也不會斷供華爲”。

收購事宜會帶來新的變數,國內許多企業可能要從最嚴峻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並提前準備。

在2019年的一次媒體溝通會上,Arm中國執行CEO吳雄昂就曾向21Tech等媒體介紹道,Arm的IP產品原來採用的是全球協作的開發模式。根據產品的性質不同,其實需要合規做的工作量和方式是不一樣的。“從合規角度來講,我們必須要響應並符合政府法律上的規定和要求。”

當時還處在融洽關係中的Arm總部 IP產品事業羣總裁 Rene Haas也表態稱,“華爲和海思是Arm的長期合作伙伴,過去合作地非常好。在2019年5月華爲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名單後,Arm釐清了相關關係,從架構的角度來說,Arm是英國的技術,所以不會受到目前一些相關法規的影響。”

這裏提到的架構,包括當時的V8以及後續新架構。假若被美國公司英偉達收入囊中,Arm公司可能需要新的“釐清”工作了。

好在目前,包括海思、飛騰在內的一些國內IC設計廠商,其獲得的Arm V8架構指令集已經早被買斷,是永久性的,因此至少在目前的架構體系之下,國內半導體設計廠商的後續規劃工作並不會被打亂。

不過放在長遠的將來,就不好說了。倘若外部環境不變,Arm公司推出了新的指令集架構,中國公司獲取授權使用可能會面臨一些不確定性。

假若得不到及時的授權,中國半導體設計公司,都將面臨產品迭代進度趨緩,競爭力落後的難題。

東吳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未來國內Arm陣營的芯片設計公司,一方面可以通過優化CPU代碼繼續升級芯片性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在V8指令集基礎上,自行升級指令集;或者也可以轉向開源指令集RISC-V開發相應CPU,或者和龍芯的MIPS、申威的Alpha架構合作走MIPS、Alpha路線。無論哪種路徑,國內芯片設計公司自主程度均需要進一步提升。

興業證券則指出,若收購成功,不僅僅是華爲,被列入到“實體清單”中的所有中國科技企業都可能將會遭受芯片斷供問題。反過來說,不少芯片設計公司不得不尋找Arm的替代品,這會對Arm的業務構成影響。

這幾年興起的開源指令架構集RISC-V被寄予厚望,包括阿里平頭哥、匯頂科技在內的諸多芯片設計廠商都已經在基於該架構設計開發新品,但這一架構的產業生態還不甚完善,目前難以與Arm分庭抗禮。

在前述交流上,Arm中國市場部負責人也曾回應過新架構競爭的話題,他表示,“對於競爭,我們從不避諱,因爲市場從來都是會有很多架構同時參與競爭與角逐。我們還是堅持自己在整個架構、在芯片設計技術的領先性,然後發揮這個領先性,並且把它跟本土的芯片行業做更緊密地結合。我們一方面大力發展自己,另一方面希望在行業裏有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共同推動行業向前發展。”

但在如今的背景之下,這些話可能也將變成過去式了。Arm的新變動,將給國內芯片設計公司接下來的技術路線儲備提出更加急迫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