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到底杀害了几个她的儿女?这在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

首先,她曾经亲手杀死了自己刚出生的女儿,借此扳倒了王皇后;后来她又将二儿子李贤流放巴蜀,并逼其自尽而死,这两点在历史上有很明确的定论,不需要过多讨论。但是,关于她是否曾经杀害大儿子李弘,历史界却一直存在争议。

李弘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长子,他很小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并且被寄予厚望。唐高宗上元二年四月,李弘随驾游幸东都洛阳,却突然猝死于合璧宫中,时年只有24岁,死后被追谥为孝敬皇帝。关于他的具体死因,史书上记载不一。

首先,《旧唐书》将李弘的死因归结为"旧疾增甚"。意思是说,李弘一直就身体不好,患有旧疾,最终导致突然病发而亡。而《新唐书》、《资治通鉴》、《唐会要》等史籍却采用了唐德宗时期宰相李泌的说法,认为李弘是被武则天毒杀而亡的: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李弘),立雍王贤为太子。

可是,李泌生活的年代距离武则天和李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80多年。很显然,他的言论无法令人足够的信服,不能成为武则天杀害李弘的直接证据。

那么,面对史书中不同版本的记载,我们应该相信哪一个呢?李弘到底是因为生病而死,还是死于武则天的毒杀呢?

1995年,考古学家在西安发现了一座唐代的古墓,墓主人的名字叫做阎庄。在这座墓中发现了一座石碑,上面的墓志碑文揭示了武则天毒杀李弘的罪证。

这个阎庄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原来,阎庄是唐初名臣阎立德的儿子,大画家阎立本的侄子。他曾经担任过一个很特殊的职位,就是李弘太子府中的太子家令。所谓太子家令,我们可以理解为太子府中的管家。可以说,阎庄是李弘的身边亲近之人,他和李弘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除此之外,阎庄还有另外一个非常令人生疑的特殊之处,那就是他也曾经随着李弘一起去过东都洛阳,同样也死于上元二年,而且他的去世时间仅仅比李弘晚了4个月的时间。

阎庄的墓志全名叫做《大唐故太子家令轻车都尉阎君墓志铭》,记录了阎庄一生的经历,在这篇墓志铭中,关于阎庄的死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岂意彼苍冥昧,福寿徒欺,积痗俄侵,缠蚁床而遘祸;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上元二年从幸东都,其年九月廿一日,遇疾终于河南县宣风里第。"

在这段话中,最关键的两句就是"缠蚁床而遘祸"和"随鹤版而俱逝"。根据历史学家的解读,所谓"蚁床"和"鹤版",都是指的棺材,也就是李弘死后享用的棺椁。这两句话隐晦的指出,阎庄之所以会死,是因为被纠缠进了李弘之死的事件,因此"遘祸"而死,最终随着他的主人李弘"俱逝",也就是一同死去。

而在后面的一句话中,墓志还特意强调了阎庄也曾经在上元二年"从幸东都",好像是更加隐晦的提醒旁人,阎庄的死和从幸东都一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李弘也恰恰也是死于"从幸东都"期间。

阎庄墓志的作者名叫李俨,他当时担任的官职是太子东宫的率更令。可以肯定的是,李俨亲眼目睹了阎庄之死的整个过程,他这篇墓志撰写于阎庄去世的不久之后,可谓是记载李弘和阎庄死因的第一手史料。

由此可见,阎庄很可能就是因为知道了李弘的真实死因,并且表达出了对主人的哀伤之情,而最终被武则天灭口的。

另外,还有一个证据可以对这个结论进行佐证。在阎庄死后,阎家将他的名字从族谱中抹掉了。阎庄的叔叔阎立本是唐朝的宰相,按道理阎庄的名字应该被记入《宰相世系表》中,但在《新唐书》的宰相世系表中却完全看不到阎庄的名字。我们可以推测,阎家必然是知道了阎庄的死亡原因,迫于武则天的压力,最终将他从族谱中除名,避免受到政治上的牵连。

那么,武则天到底有没有杀害李弘的动机呢?按照《旧唐书》记载:上元二年,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成为"二圣"。帝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中书侍郎郝处俊谏止之。

可以看出,上元二年这一年,恰恰正是武则天开始垂帘摄政的关键一年。唐高宗的身体每况愈下,便打算下诏让武则天总摄国政,但却遭遇了朝臣的反对。

为什么会有人对此提出反对呢?当然是因为在当时的大唐帝国还有一位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他就是太子李弘。当时的李弘已经24岁,具备了独立执掌朝政的条件,也早已被当做储君培养多年,无论是年龄还是经验都已经具备了接班的条件。假如唐高宗此时驾崩,李弘应当会毫无阻力的登基,而且不需要武则天进行垂帘听政。

正因如此,权力欲极其膨胀的武则天为了达到临朝称制的目的,不得已而毒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而阎庄作为其中的知情者,后来也因为此事而被武则天灭口。李俨在为阎庄撰写墓志时,将这段历史用一种非常含蓄的语言记录了下来。

墓志与史书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刻写后立即埋入地下,而不是像史书一样在世间流传。这样一来,墓志中的史料就很难被当时的执政者发现,也无法进行篡改。这也是为什么李俨敢于将这段话写在阎庄的墓志之中,而不怕受到武则天的追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