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鲁迅的言论是否合理、正确,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不少网友甚至认为鲁迅先生只是民国版愤青,他的主张不但没有得到承认,反而有许多荒谬之处,例如,鲁迅先生曾经主张“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是一个典范,那么真相是什么呢?

近年来,关于鲁迅的言论是否合理、正确,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不少网友甚至认为鲁迅先生只是民国版愤青,他的主张不但没有得到承认,反而有许多荒谬之处,例如,鲁迅先生曾经主张“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是一个典范,那么真相是什么呢?

我认为,这应该从现代东亚的经验出发。

现代东亚

近代以来,东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不仅在古代中国,而且在日本、朝鲜和琉球,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和黑船进驻日本之后,中国意识到如果不学习西方文明和技术,很难在世界上立足。

因此,在近代中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有的主张彻底复古(这种思想在近代日本和朝鲜也有),有的主张全盘西化,简而言之,几乎所有有识之士都在寻找拯救国家的方法,这包括胡适和鲁迅。

鲁迅为什么敌视汉字?

鲁迅作品中有一个人物叫孔乙己,被当代人视为酸腐的代表人物,但事实上,在民国时期,大学的重点教育不亚于孔乙己,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识字率还不到10%,此外,识字的人中,文言文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的比例较低。

孔乙己能写得很好,这意味着孔乙己至少比当时95%的中国人要好。

另外,在科技传播方面,许多西方科技术语在汉语中找不到更合适的对应词汇,阻碍了科技的传播,例如,现代化学家们努力将化学元素周期表翻译成汉语。

因此,当时许多学者把中国落后的根源归结于汉字的落后因素:中国识字率低是因为汉字不像外国字母(日韩,实际上是字母)那样容易掌握,这就导致了我国识字率低,新文化、新技术无法普及,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鲁迅当时也持这种态度。

不可否认,字母书写有易于掌握的优点,例如,学龄前儿童只要掌握了拼音就可以拼出他想表达的任何句子,但是,如果他用汉字来表达,他恐怕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可能做不到——当然,字母字也有一些缺点。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学者主张在民国时期废除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繁体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实行简体字,一方面解决了识字成本过高的问题,保证了文化不发生断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