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朋友過來玩時,和我吐槽了一下身爲農村大學生的尷尬現象。

他說,自己是一個農村出來的大學生,讀的是普通本科大學,剛畢業出來工作一個月三千五左右。五年過去了,換了三家公司,現在月薪達到了八千多點。雖然工資高了一點,但由於公司不包喫住,一年下來根本存不了幾個錢。所以不要說在大城市買房買車了,就是連回老家的鄉鎮上買房,都拿不出一個首期來。沒房、沒車、沒存款、沒女友,真的是舉步維艱啊。

與此相反的是,當年村裏面那些讀了初中就出來打工的小夥伴們,現在都在村裏面蓋起了小洋房,開着十來萬的車,孩子都開始讀小學了。而我呢,什麼都沒有,有時候想放下城市的一切,回農村發展吧,又心有不甘,真不知道,讀這麼多年書是爲了什麼?

像這位朋友所說的,並不是農村大學生的個例,而是現在很多農村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尷尬現狀。

一、背景

隨着高校的不斷擴招,農村學生考上大學也越來越容易,但隨之而來的是,畢業找工作的競爭也越來越大,就如大家所說的那一句話一樣“大學生一畢業,等於失業。”雖然實際情況沒有那麼誇張,但確實是找工作一年比一年難。如果不是985、211名校學歷,想要進入那些知名大企業,大公司那就難上加難。

對於很多農村學生來說,因爲沒有富裕的家庭背景,想要改變命運,想要跳出農門,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努力讀書,考上大學,然後找一份又體面又高薪的工作,從而擺脫農村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父輩生活。但是如果沒有考上名校,只是讀一個普通的本科大學,對於一個沒有任何家庭背景的農村學子來說,想要在大城市裏面,依靠自己一個人的單打獨鬥來獲得成功,又是那麼的不容易。

因此,對於農村學生來說,雖然明知讀書有用,但由於農村教育資源太過匱乏,根本無法與城市的學生相比拼,在考上一個二本就是優秀的前提下,想要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往往又是一個少數農村學生的傳奇。大部分農村學生,在讀了大學後,還是隻能在大城市裏面找一份普通的工作,過着一種回不去的農村,又在城市裏面留不下來的尷尬現象 。

就如大家所說的:農村放不下肉身,城市安不下靈魂。

二、回不去的農村

在說到很多大學生,在大城市裏面混不下去的時候,又不願意回到農村裏發展這個問題時,很多人都認爲這是一個面子問題。因爲很多大學生,都放不下那個臉,覺得讀了大學後,又回家鄉里面和那些沒讀過多少書的人一起勞作,是一件很丟臉的事。

事實上從深一層去分析,你就會發現很多農村大學生,在大城市混得不好,又不願意回到農村來發展,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因爲面子問題。而是因爲讀書改變了一個人的認知、思維、眼界,當這些東西發生改變時,便造成了一種回不去的農村現狀。

比如,當一個讀了大學的人,到城市工作後,回到了農村裏面與那些沒讀過多少年書的同齡人,坐在一起喫飯聊天時,就會有一種尷尬氣氛。

因爲大家所能談到的話題,早已經不一樣了,當同齡人討論着在外面打工的各種趣事,當同齡人在討論着自己孩子的問題時,當同齡人在說着村裏面或鄰村發生各種有趣的事時。你就會發現那些大學生根本就插不上嘴,因爲他們不會全國到處跑去一些建築工地上打工,根本感受不到那些打工趣事有多好玩;因爲他們連女朋友都還沒找到一個,就更別說孩子的問題;因爲他們常年在城市裏面工作,很少有時間回農村家裏面,因此對於農村裏面發生了哪些趣事,根本不清楚。

所有這一切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雖然看起來大家還是坐在一個飯桌上有說有笑,但事實上那些農村大學生已經融不進這個同齡人的圈子了。不管是世界觀不同,還是眼界不同,又或者是認知不同,反正這些曾經熟識的畫面,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因此也就造成了農村大學生,對於農村有着一份既熟悉,卻又陌生的感覺在裏面,自然便難以回去。

三、留不下來的城市

大城市各種資源雖然好,但並不是每一個大學生都能留得下來,站得住腳跟的。

因爲對於一個普通的農村大學生來說,第一學歷不夠響亮,很難進入知名大企業裏面去謀一份高薪的職位;第二家庭背景也比較普通,父母難以有能力去爲在城市中打拼的兒女支持一份力量。

因此,當一個普通的農村大學生,想要通過自己那一份普通的工作,然後存款買房、買車是很難的。一般來說在農村裏面有十幾萬,已經可以在父母的幫助下,在農村裏面建好了房子,然後再努力二年買輛小車,從此在農村裏面便能過上了安然的生活。但在城市裏面努力的衆多農村大學生們,如果手中有十幾萬,可能連個最低的首付都不夠,又如何能在城市裏面站得穩腳跟呢?

上面所說的這三點,就是現在農村大學生的現狀,回不去的農村,留不下來的城市,既尷尬,又無奈。

最後小微想說的是:

讀書,最重要的並不是爲了工作,而是爲了學到豐富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不管是在城市裏面工作,還是回到農村裏面創業。知識,它能讓一個人,能夠通過事情的表面看透本質,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都能讓一個人能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擁有處變不驚,而又溫柔安定的內心。

讀書,能讓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這就是讀書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