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的#情感#树洞。点击上方“关注”,你的故事,你说,我听

禾田飞歌 |原创文章

1、

昨天和老公一起到新家去监工。车开到半道,老公接了一个电话。看他的表情,听他的语气,我就知道又是我们家那个“太后”要到我家去。

果然,老公放下电话说,老妈帮我们买了点黄瓜,说要送家里去。然后还讨好地笑对我说,现在已经好很多了哈。

我没说话,岂止是好很多,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要知道在以前,这个“太后”哪里会给我们打电话呀,直接闯上门去,不管我们在哪里,都得放下手上的事情,屁颠屁颠地往家赶,给她开门去。你以为十万火急,人家却是闲庭信步,悠然驾临。

进了门,就如进自己家一样,什么事都要管,什么东西都要照她的喜好摆放。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婆婆特别喜欢唠叨,声音尖利脆生。只要她在,电视、音响的声音都压不过她。什么事情到了她的嘴里,那就成了长篇小说,还带续集的那种,聒噪得要命。

我呢,喜欢静,加上有些工作需要在家完成,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婆婆一来,就自带噪音。“太后”对她的大儿、大女都不是太感冒,当然那两位也不服她管,就喜欢来我家。不是因为喜欢我,而是因为老公是她最疼的小儿子,也最听她的话。

这就扰了我的清静。我不止一次地让老公与婆婆商量,不要天天来我家,给我一张安静的书桌;实在想来,事先打个电话,我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不打电话也行,但请在家里少说点话,没必要一分钟时间要说70秒的话。

可是老公的话哪里管用啊!婆婆还是我行我素。不得已,我只能出来得罪人了。

我很严肃地对婆婆说:“妈,您在这里真的很打扰我。我都完不成每天工作量了。这样吧,我每周都去看您。如果您想来,提前打电话,我好有准备。您看怎样?”

婆婆一愣,大声地对老公说:“你看你媳妇,往外撵人了呀。我是来我儿子家,你怎么这么霸道呀。”

“是您儿子家,也是我家。再说了,我是在工作,您这么大声说话,影响我工作。”

老公也在旁边说:“您又不是不知道她在家上班。做的又是动脑子的活儿,您这样吵吵吵的,确实静不下心来。”

婆婆边骂“你这个小没良心的”,边很委屈地回去了。我也践行我的承诺,每周去看她一次。每次都不空手,衣服啦、护肤品啦、水果啦、点心啦都给她买。刚开始老太太还冷脸对我,后来也都笑咪咪的了。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再说我婆婆这个人吧,没什么文化,对像我这样有着半瓶子文化水平的人,还有些小崇拜,所以也没让我太难看。

但你以为这样就好了吗?没有啦。婆婆已经很习惯呆我这里,突然让她回到自己家,她竟然不习惯,时不时地又来“偷袭”,次次挑战我的底线,逼得我到最后不得不强悍维护家里的清静,我曾经很过分地把她关在门外过。

经过好几个月的拉锯,婆婆终于知道和我拉开距离了,每次来我家之前,知道先打个电话。我们之间再没有因为这些事拌过嘴。

婆媳关系啊,确实难搞。有人说,中间那个男人应该负起责任来。可是凭心而论,一个是他的亲密爱人,一个赐予他生命的血亲骨肉,他到底帮谁。就算可以帮理不帮亲,可家里事却又不是完全靠讲理就能解决的。

所以婆媳关系啊,还是拉开点距离的好。正如主持人孟非在《新相亲大会》节目中曾说:处理好婆媳关系要保持两点,第一点是做长辈的要懂得保持距离,第二点是做晩辈的始终要保持礼貌。

2、

做长辈的要懂得保持距离,这一点,我还是要夸奖一下我家老太太。尽管她与我的距离,是我强迫她挖下的。从不开心到接受,从跟我对吵到接受我每周狗腿一样的笑脸,至少她懂得在我不想被打扰的时候,安静地呆在自己家里,不会时不时地过来耽误我的工作。

很多上了年纪的传统公婆,还是保持着传统的思维,觉得别人家的姑娘嫁到自己家,理所当然就是自己家的人,该使唤就使唤,想打扰就打扰,哪里会给媳妇留有自己的空间,都恨不得在小两口的生活中如磐石一样地岿然不动。

而现在的女孩子,大多都很自我,有自己的独立个性,接触了新思想新风尚,崇尚自由无拘束的生活,哪里还希望有人来管束,并插手自己的生活呢?观念理念都与上一辈人有明显的分歧。即使在家里都要与父母因为不自由发生争吵,何况是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婆家。

而且,和自己父母吵得再厉害,彼此不会记仇,可要是与婆婆发生争执,那就麻烦了,心里总会装着这些个小疙瘩,谁也说不好哪天这些小疙瘩就变成了大麻烦,直接影响到婚姻呢?

所以,婆媳之间保持距离,是维护婆媳关系最好的办法,没有之一。不过,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也有难度,难点在于婆婆是否能够接受与儿子的生活远一点。

关于这一点,小辈们要做的工作可不小。

首先,媳妇要能做到独立,不论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不要依赖婆婆,对婆婆一定要做到无欲。人不常说“无欲则刚”吗?你对婆婆无所求,说起话来就硬气。最怕的是一边想要婆婆的资助,一边又埋怨婆婆管得多。拜托,吃人家的喝人家的,还不允许别人说两句吗?

其次,要对婆婆保持足够多的礼貌,不是家人间的那种,而是真正社会关系的那种,亲密有间,就把他们当成身边的长辈去尊敬和爱护,多送礼物多走动。

说到底,婆媳之间还真算不上家人。这是我国新《民法典》里确认的。在新《民法典》里,家庭成员的范围,只包括父母、子女、配偶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自己的近亲属算哪些呢?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而公婆、岳父母、女婿、儿媳只能视作近亲属。你看这关系有多远。

那么第三点就很重要,子女要引导公婆接受现在新的思想和观念。最初他们肯定不能接受,接受需要时间。在这期间,安排好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老有所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晚辈可以出钱,让他们切身认识到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一家幸福生活的来源。

说到底,谁都向往快乐的生活,谁希望天天生气吵架,家庭不睦呀?

但事情得做,思想得引导。如果公婆确实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不舒服,也要大胆地指出来,真理都是越辩越明的,何况与自己相关的日常生活,也要清晰划定界限。让他们知道你的底线,也让他们知道你需要他们做什么,知道你对他们的义务和关爱。

3、

保持距离,保持礼貌。婆媳双方各自都能做到,才能练就好的婆媳关系。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一位朋友与婆婆的相处。

我这位朋友是嫁进上海家庭的外地媳妇。

最初见公婆的时候忐忑不安,生怕上海婆婆看不起自己。结果人家上海婆婆就说了一句话:儿子喜欢我就喜欢。根本没有对她挑三拣四,特别尊重儿子的选择。

一结婚,小两口就是单过,两人都忙得不行,也从来没想过请婆婆帮忙。婆婆也没有提过要来帮他们。甚至有亲戚劝婆婆伸下手,婆婆还说:唉哟,我儿子都没说什么,就轮不到我说话呀。不管他们了,让他们自己忙去吧。

婆婆不是不管,而是把选择权交给他们,给了他们很大的自由空间。当然那时我朋友还不理解,她是在生孩子时才悟出来的,婆婆主动与她保持距离。让她的生活充满了主动性。

朋友怀孕生孩子那段时间,一直愁着怎么坐月子。她老公说:愁什么呀?这是我们两个人的孩子,肯定是我们自己来解决啦。朋友有些想不通,平常的事婆婆不问就不问了,可生孩子这么大的事,婆婆也不问吗?

眼看着怀孕已经七个多月了,有一天朋友去婆婆家里吃饭。婆婆突然说:我呢?在家什么都不会,你看家里的菜都是我老公烧的,确实不能伺候你坐月子,怕给你添乱。我就想啊,出不了力,我出钱吧。你去看看哪家月子会所比较好,你赶快去订,我来报销。

朋友生完孩子就住进了月子会所,出了月子又请了四个月月嫂,都是婆婆出的钱。婆婆只是过来看看,而且每次都先打电话问问什么时候方便,一点也没打扰到朋友的休息。

与有的女人坐月子与婆婆闹得鸡飞狗跳比起来,我朋友的月子坐得那叫个清爽。跟婆婆也没有很亲近,总是客客气气的。但两人感觉这个距离刚刚好。

不过后来婆婆也说了,以后小孩子上学,她可以帮着接送,教育问题还是他们小两口自己来管。朋友说她根本不担心婆婆会宠溺小孩子。她婆婆呀,每天忙着好多事,要参加舞蹈队、时装表演队,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根本也不想让大小家的事让自己心烦。这样挺好的。

婆媳不常在一起,就不会因为观念、习惯的不同发生争执,保持距离,就会产生关系之美;保持礼貌,就能维持相互间的尊重。彼此尊重,不必为了强融或接纳而委屈自己;彼此尊重,各自保有自己的小空间,在自己的空间里怡然自得。

图|《双城生活》剧照

END

今日互动话题:

你的婆媳关系好吗?怎么做到的?

请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