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的#情感#樹洞。點擊上方“關注”,你的故事,你說,我聽

禾田飛歌 |原創文章

1、

昨天和老公一起到新家去監工。車開到半道,老公接了一個電話。看他的表情,聽他的語氣,我就知道又是我們家那個“太后”要到我家去。

果然,老公放下電話說,老媽幫我們買了點黃瓜,說要送家裏去。然後還討好地笑對我說,現在已經好很多了哈。

我沒說話,豈止是好很多,簡直是翻天覆地的變化。要知道在以前,這個“太后”哪裏會給我們打電話呀,直接闖上門去,不管我們在哪裏,都得放下手上的事情,屁顛屁顛地往家趕,給她開門去。你以爲十萬火急,人家卻是閒庭信步,悠然駕臨。

進了門,就如進自己家一樣,什麼事都要管,什麼東西都要照她的喜好擺放。最讓我難以忍受的,是婆婆特別喜歡嘮叨,聲音尖利脆生。只要她在,電視、音響的聲音都壓不過她。什麼事情到了她的嘴裏,那就成了長篇小說,還帶續集的那種,聒噪得要命。

我呢,喜歡靜,加上有些工作需要在家完成,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婆婆一來,就自帶噪音。“太后”對她的大兒、大女都不是太感冒,當然那兩位也不服她管,就喜歡來我家。不是因爲喜歡我,而是因爲老公是她最疼的小兒子,也最聽她的話。

這就擾了我的清靜。我不止一次地讓老公與婆婆商量,不要天天來我家,給我一張安靜的書桌;實在想來,事先打個電話,我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不打電話也行,但請在家裏少說點話,沒必要一分鐘時間要說70秒的話。

可是老公的話哪裏管用啊!婆婆還是我行我素。不得已,我只能出來得罪人了。

我很嚴肅地對婆婆說:“媽,您在這裏真的很打擾我。我都完不成每天工作量了。這樣吧,我每週都去看您。如果您想來,提前打電話,我好有準備。您看怎樣?”

婆婆一愣,大聲地對老公說:“你看你媳婦,往外攆人了呀。我是來我兒子家,你怎麼這麼霸道呀。”

“是您兒子家,也是我家。再說了,我是在工作,您這麼大聲說話,影響我工作。”

老公也在旁邊說:“您又不是不知道她在家上班。做的又是動腦子的活兒,您這樣吵吵吵的,確實靜不下心來。”

婆婆邊罵“你這個小沒良心的”,邊很委屈地回去了。我也踐行我的承諾,每週去看她一次。每次都不空手,衣服啦、護膚品啦、水果啦、點心啦都給她買。剛開始老太太還冷臉對我,後來也都笑咪咪的了。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嘛。

再說我婆婆這個人吧,沒什麼文化,對像我這樣有着半瓶子文化水平的人,還有些小崇拜,所以也沒讓我太難看。

但你以爲這樣就好了嗎?沒有啦。婆婆已經很習慣呆我這裏,突然讓她回到自己家,她竟然不習慣,時不時地又來“偷襲”,次次挑戰我的底線,逼得我到最後不得不強悍維護家裏的清靜,我曾經很過分地把她關在門外過。

經過好幾個月的拉鋸,婆婆終於知道和我拉開距離了,每次來我家之前,知道先打個電話。我們之間再沒有因爲這些事拌過嘴。

婆媳關係啊,確實難搞。有人說,中間那個男人應該負起責任來。可是憑心而論,一個是他的親密愛人,一個賜予他生命的血親骨肉,他到底幫誰。就算可以幫理不幫親,可家裏事卻又不是完全靠講理就能解決的。

所以婆媳關係啊,還是拉開點距離的好。正如主持人孟非在《新相親大會》節目中曾說:處理好婆媳關係要保持兩點,第一點是做長輩的要懂得保持距離,第二點是做晩輩的始終要保持禮貌。

2、

做長輩的要懂得保持距離,這一點,我還是要誇獎一下我家老太太。儘管她與我的距離,是我強迫她挖下的。從不開心到接受,從跟我對吵到接受我每週狗腿一樣的笑臉,至少她懂得在我不想被打擾的時候,安靜地呆在自己家裏,不會時不時地過來耽誤我的工作。

很多上了年紀的傳統公婆,還是保持着傳統的思維,覺得別人家的姑娘嫁到自己家,理所當然就是自己家的人,該使喚就使喚,想打擾就打擾,哪裏會給媳婦留有自己的空間,都恨不得在小兩口的生活中如磐石一樣地巋然不動。

而現在的女孩子,大多都很自我,有自己的獨立個性,接觸了新思想新風尚,崇尚自由無拘束的生活,哪裏還希望有人來管束,並插手自己的生活呢?觀念理念都與上一輩人有明顯的分歧。即使在家裏都要與父母因爲不自由發生爭吵,何況是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婆家。

而且,和自己父母吵得再厲害,彼此不會記仇,可要是與婆婆發生爭執,那就麻煩了,心裏總會裝着這些個小疙瘩,誰也說不好哪天這些小疙瘩就變成了大麻煩,直接影響到婚姻呢?

所以,婆媳之間保持距離,是維護婆媳關係最好的辦法,沒有之一。不過,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也有難度,難點在於婆婆是否能夠接受與兒子的生活遠一點。

關於這一點,小輩們要做的工作可不小。

首先,媳婦要能做到獨立,不論經濟上還是精神上都不要依賴婆婆,對婆婆一定要做到無慾。人不常說“無欲則剛”嗎?你對婆婆無所求,說起話來就硬氣。最怕的是一邊想要婆婆的資助,一邊又埋怨婆婆管得多。拜託,喫人家的喝人家的,還不允許別人說兩句嗎?

其次,要對婆婆保持足夠多的禮貌,不是家人間的那種,而是真正社會關係的那種,親密有間,就把他們當成身邊的長輩去尊敬和愛護,多送禮物多走動。

說到底,婆媳之間還真算不上家人。這是我國新《民法典》裏確認的。在新《民法典》裏,家庭成員的範圍,只包括父母、子女、配偶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親屬。自己的近親屬算哪些呢?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而公婆、岳父母、女婿、兒媳只能視作近親屬。你看這關係有多遠。

那麼第三點就很重要,子女要引導公婆接受現在新的思想和觀念。最初他們肯定不能接受,接受需要時間。在這期間,安排好他們的生活,讓他們老有所樂,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晚輩可以出錢,讓他們切身認識到過好自己的生活,纔是一家幸福生活的來源。

說到底,誰都向往快樂的生活,誰希望天天生氣吵架,家庭不睦呀?

但事情得做,思想得引導。如果公婆確實有什麼地方讓你覺得不舒服,也要大膽地指出來,真理都是越辯越明的,何況與自己相關的日常生活,也要清晰劃定界限。讓他們知道你的底線,也讓他們知道你需要他們做什麼,知道你對他們的義務和關愛。

3、

保持距離,保持禮貌。婆媳雙方各自都能做到,才能練就好的婆媳關係。

說到這裏,我想起我一位朋友與婆婆的相處。

我這位朋友是嫁進上海家庭的外地媳婦。

最初見公婆的時候忐忑不安,生怕上海婆婆看不起自己。結果人家上海婆婆就說了一句話:兒子喜歡我就喜歡。根本沒有對她挑三揀四,特別尊重兒子的選擇。

一結婚,小兩口就是單過,兩人都忙得不行,也從來沒想過請婆婆幫忙。婆婆也沒有提過要來幫他們。甚至有親戚勸婆婆伸下手,婆婆還說:唉喲,我兒子都沒說什麼,就輪不到我說話呀。不管他們了,讓他們自己忙去吧。

婆婆不是不管,而是把選擇權交給他們,給了他們很大的自由空間。當然那時我朋友還不理解,她是在生孩子時才悟出來的,婆婆主動與她保持距離。讓她的生活充滿了主動性。

朋友懷孕生孩子那段時間,一直愁着怎麼坐月子。她老公說:愁什麼呀?這是我們兩個人的孩子,肯定是我們自己來解決啦。朋友有些想不通,平常的事婆婆不問就不問了,可生孩子這麼大的事,婆婆也不問嗎?

眼看着懷孕已經七個多月了,有一天朋友去婆婆家裏喫飯。婆婆突然說:我呢?在傢什麼都不會,你看家裏的菜都是我老公燒的,確實不能伺候你坐月子,怕給你添亂。我就想啊,出不了力,我出錢吧。你去看看哪家月子會所比較好,你趕快去訂,我來報銷。

朋友生完孩子就住進了月子會所,出了月子又請了四個月月嫂,都是婆婆出的錢。婆婆只是過來看看,而且每次都先打電話問問什麼時候方便,一點也沒打擾到朋友的休息。

與有的女人坐月子與婆婆鬧得雞飛狗跳比起來,我朋友的月子坐得那叫個清爽。跟婆婆也沒有很親近,總是客客氣氣的。但兩人感覺這個距離剛剛好。

不過後來婆婆也說了,以後小孩子上學,她可以幫着接送,教育問題還是他們小兩口自己來管。朋友說她根本不擔心婆婆會寵溺小孩子。她婆婆呀,每天忙着好多事,要參加舞蹈隊、時裝表演隊,業餘生活豐富多彩,根本也不想讓大小家的事讓自己心煩。這樣挺好的。

婆媳不常在一起,就不會因爲觀念、習慣的不同發生爭執,保持距離,就會產生關係之美;保持禮貌,就能維持相互間的尊重。彼此尊重,不必爲了強融或接納而委屈自己;彼此尊重,各自保有自己的小空間,在自己的空間裏怡然自得。

圖|《雙城生活》劇照

END

今日互動話題:

你的婆媳關係好嗎?怎麼做到的?

請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