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沙灣這座城市,有一個衆人熟知的“活名片”——集文學家、劇作家、史學家、書法家、翻譯家、科學家於一身的郭沫若。而沫若戲劇小鎮便以活化“沫若戲劇文化”爲核心,以“戲劇文化+親子研學”爲主題,全力打造弘揚沫若文化新陣地、兒童戲劇研學目的地、工旅融合發展示範地、川滇國家風景道起始段新亮點。

上一期,我們爲大家介紹了沫若戲劇小鎮川劇館,感受川劇的博大精深。今天,我們帶您走進沫若戲劇小鎮沫若戲劇館,探尋沫若戲劇文化的魅力!

郭沫若於1892年11月16日出生在四川樂山沙灣,原名開貞,號尚武,乳名文豹,沫若是他的筆名。

郭沫若戲劇創作四十餘載,從1919年到1962年共創作戲劇20部,除一部是現代題材之外,其餘全部取材於我國神話傳說、歷史故事。郭沫若戲劇創作中最有特色、影響最大的是11部歷史劇。

郭沫若的歷史劇創作可以大致分爲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20世紀20年代初,以《三個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聶嫈》)開啓了他的歷史劇創作。

第二個時期是20世紀40年代初,更是以《棠棣之花》《虎符》《屈原》《高漸離》《孔雀膽》和《南冠草》成就了其在我國現代話劇史上的不朽地位。

第三個時期是1949年以後,《蔡文姬》《武則天》標誌着其旺盛不衰的創造力。

沫若戲劇館以郭沫若戲劇創作軌跡、影響最大的11部歷史劇和國際影響爲主要展陳內容。

通過數字化運用、場景再現沉浸式體驗方式,提取每個劇的時代背景及人物特色,將元素多樣化的體現,最終呈現出舒適好玩且充滿美感的體驗氛圍,全面展現郭沫若戲劇文化的精髓。

可以這樣說,精闢、新穎的見解,突兀、奇特的構思,靈活自如的駕馭歷史素材的能力以及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是郭沫若歷史劇創作的一個明顯特色。他的戲劇兼具個人特色與文學價值,是歷史戲劇長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有義務讓沫若戲劇文化,在傳承中發揚光大!

文化巨匠,震古爍今。沫若戲劇小鎮,邀您一同品味沫若戲劇文化,探尋戲劇之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