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小宝贝们一生中,要从外界摄取各种各样的物质,食物,水,氧气等,总计达百吨以上,这些物质中,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也有无益甚至有害的毒素。

我们的身体对那些有毒性的“坏东西”,并不是直接排出体外,而是有一套独特的机制,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使其毒性强度降低直至消失,以无毒的形式排出体外,作为自然界物质循环中,下一个环节的养分。

而这个反应的过程,称为解毒反应,也称为“生物失活反应”。

在生物失活反应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器官就是肝脏。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肝脏,其重量可达1.5公斤,约占体重的2%-3%,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和实质性器官。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城市,那么肝脏就是这座城市内的化工厂,负责整座城市中居民需要的化工产品的生产和化学废料处理。组成肝脏的基本单位是肝细胞,肝细胞含有丰富的细胞器(内质网,线粒体等)和酶体系,这使得肝细胞除了具有一般细胞的常规代谢功能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代谢途径和功能,这也赋予了肝脏这个器官复杂多样的生化功能。

肝脏在做解毒这项工作时,要分为两个阶段,又称为肝脏的I相和II相解毒反应过程:

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肝脏的主要功能,是要将有害物质分子中的非极性基团,转变为极性基团,这样,由于相似相溶原理,这个物质的溶解性就会发生变化,从完全脂溶性,变为具有一定的水溶性,然后即可通过水循环排出体外。

在这一阶段中,需要经过多种不同类型的酶促反应,例如:依赖细胞色素P450酶系(血红素蛋白)进行的氧化反应,该反应可以在脂溶性物质中添加一个氧原子,形成具有极性的羟化物。

还有,在各种还原酶(如硝基还原酶等)催化下进行的还原反应,可以将化合物还原成为相应的胺类。

第二阶段:在经过I相反应后,有少数物质,极性改变并不明显,这时候就需要再通过II相反应,与极性更强的物质相结合(如葡萄糖醛酸等),进一步提高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以便于将它排出体外。

我们将在后续的文章中,为大家更详细的介绍这两个阶段的解毒反应。

我是医师黄圆媛,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