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小的時候,女兒和媽媽最貼心了。不是有那麼一個段子麼?說女兒放學回到家,開口第一句就是:“媽媽,我回來了”。如果只有爸爸在家,而媽媽不在,女兒第一句則是:“爸,我媽呢?”

其實這就體現了在中國家庭親子關係中,媽媽和女兒的關係絕非一般。農村也是一樣,可是女兒終有一天,要穿上嫁衣出嫁的時候,這個時候,媽媽最希望的就是女兒能夠經常回娘來看一看自己。所以農村纔有了:“青稍黃女看娘,女不看娘麥不黃”,這樣一句俗語。

在舊時農村,女孩子一旦出嫁,不像現在這麼自由,那時候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到了男方家,就不那麼自由了。想再回孃家看看媽媽,就得找出一個正經的理由來,什麼理由呢?秋後麥子要黃了,到了要收割的季節,父母肯定很忙。

這個時候,女兒可以找到一個很好的藉口來看媽媽,順便再帶點喫的東西過來表達一下自己的孝心。也只有麥稍黃的時候,女兒看望媽媽的心願才能達成。

可是,還有一種情況,婆家人看得緊,以各種理由不讓女兒回孃家。

媽媽站在田間地頭,想女兒想得流淚,盼女兒盼得眼瞎,連麥子都不忍心黃了,只想等着女兒回來,再給媽媽煮一碗熱面喫。當然麥子不可能不黃,無論女兒回不回來,麥子該黃的時候還是得黃。

這句俗語只是表達了母親的一種心願,養育了二十多年的女兒,轉眼間就成爲了別人家的媳婦,而且再難見上一面,作爲媽媽來說,心裏怎麼會不難過呢?說到這裏,你就不難理解,在城市裏婚禮中,一般都有一個牽手的環節。

也就是父親牽着女兒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然後把這女兒的手鄭重其事地交到新郎的手裏。再對新郎說上一句,我把我最親最愛的女兒交給你,如果你對她不好的話,我可會對你不客氣的。

此時,不僅僅是女兒,就連女兒的父母也會淚流滿面。但是每一個女孩子都終究會有出嫁的那一天,作爲父母來說,其實沒有很多的想法,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常回家看看。這是父母對孩子恆久不變的愛,對於孩子來說,也應該做到常回家看看。因爲你的一舉一動同樣影響着你的下一代,中國人就是這樣將孝的美德代代相傳下去。

過去女兒要遠嫁,不能回來看父母,這是事實。所在現在城市裏開始流行這樣一種生活方式,那就夫妻結婚,在雙方父母的支持下,儘可能就近購買一套房屋,離父母居住的小區不遠,甚至和父母的房屋就在一個小區裏。

我所住的小區就有幾對這樣的夫妻,這等於是一家人住在一起,父母還可以幫着帶帶外孫,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盡享天倫之樂。

當然,這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如果無法得償所願,那麼對於子女來說,也要儘可能常去父母家看一看。特別是一些獨生子女的父母,一旦女兒出嫁,家裏空蕩蕩的,備感淒涼,這個時候,就更需要女兒的關心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