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若昀主演的《慶餘年》這部電視劇憑藉優秀的劇情,一舉入圍了19年十大爆款電視劇。在這部劇裏張若昀貢獻出了出色的表演,以至於這部劇播出之後,還讓觀衆念念不忘,滿心期待地等着第二部的播出。雖然第二部還沒有播出的消息,但張若昀還有另外一部待播劇,那就是長達92集的《霍去病》。

歷史上的霍去病將軍,24歲便英年早逝。而電視劇卻把短短24年的人生拍出了92集。也許霍去病這種角色本身就不適合單獨摘出來拍長篇電視劇。

現在吐槽國產劇,很多人都在噴演技、噴服化道,少有人注意到一點,很多歷史劇,爲了突出核心的那一個人,刻意的打壓甚至於貶低同時代的其他人,甚至在歷史的基礎上本末倒置。拍個羋月,愣是拍成了秦國武則天,把秦昭襄王當傻子。拍武則天,一代明主唐高宗李治就變成了懦夫,毫無存在感,以至於現在還冒出來什麼公認昏君李治的說法。

電影是可以只講一小件事,只講一個人的一段生涯,可是電視劇要麼講一件大事的來龍去脈,要麼講一個人的大跨度生涯甚至一生。你要講一個人,但是這個人又不是那個時代最核心的人,或者最核心的不止他一個。那怎麼辦?你只能要麼吹他,要麼踩周圍的人,這個劇本本來就不好寫。

這些電視劇,始終沒搞清楚一件事,歷史同一時期的人物,本就有主客之分。衛青、霍去病是曠世名將、民族英雄沒錯,但他們也是圍繞着漢武帝在發光發熱,是在漢武帝主導的框架下發揮才能,漢武帝纔是那個衆人的連接點,是衆星所捧之月。

如果你把霍去病、衛子夫這些人單獨摘出來以他們爲中心拍長篇,你要怎麼處理漢武帝的戲份?你拍霍去病,要怎麼處理衛青的戲份?尊重歷史,那拍出來就是另一個版本的《漢武大帝》,不尊重歷史,刻意弱化漢武帝或者其他人的存在,削弱別人的功績,那就是在刻意的吹捧你要拍的中心人物。

爲什麼《漢武大帝》成功了?不僅是演員劇本服化道,更在於他站對了視角,漢武帝本就是那個時期的男一號。你覺得霍去病很讓人欽佩,想單獨拍,可實際上他的戲份就那麼多,少年成名,天神下凡,打完匈奴,馬上又隨風而逝,到此爲止。我們尊敬他、喜歡他,不在於他做了多少事,而在於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意義重大。《漢武大帝》中霍去病戲份並不多,但絲毫沒有削弱他的存在感,這就是歷史原型人物的牛逼之處。我不需要單獨立成本立傳,靠不停的露臉刷存在感,但我只要一出場,觀衆就知道我是什麼分量。

《漢武大帝》奉獻的不僅是最好的漢武帝,還有最好的衛青霍去病。歷史人物本就是互相成就,互相羈絆的,你拍漢武帝,衛青、霍去病、衛子夫、平陽公主、張騫這些人物形象自然而言就會以劉徹爲中心順理成章地樹立起來,這是樹幹和樹枝的區別。

90集大男主戲,霍去病正史+野史。24歲人生。17歲之前寥寥數筆。剩下也不過7年的時光而已。既然聲稱尊重歷史。那麼這七年光輝歲月肯定大書特書。佔據90集中的重大比例。霍去病這七年在幹嗎?在打仗啊。給它20集做十七歲之前的鋪墊,雖然覺得沒啥好鋪墊的吧。霍去病是什麼歷程?沒有成長期,出道就是漢武帝的學生,皇后和大將軍的外甥。首戰封侯,然後就是河西走廊之戰,完了封狼居胥,然後基本就沒了,一鍵三連一氣呵成。他眼裏只有鐵騎之上的不可一世,他驕傲地目中無人。哪裏有電視劇中那麼多的情感糾葛呢?

當你把他作爲配角時,他比主角還要搶眼,當你把他作爲主角時,你會發現這個人的一生怎麼那麼枯燥。其他人物,你要虛構女性角色,沒多大問題,無非就是正劇和普通劇的區別。可是霍去病說過什麼?“匈奴未滅,無以家爲也”,你逼他談戀愛,不是赤裸裸地打他的臉嗎?

對於這樣一個“兒女情長”的霍去病,你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