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拯救“芯片界的瑞士”:英偉達400億美金收購ARM的野心與障礙 來源:深網騰訊新聞

9月15日,就在軟銀集團宣佈將所持的全部ARM股權以40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英偉達之後,ARM聯合創始人Hermann Hauser(赫爾曼·豪瑟)給英國首相寫了一封“求救信”。

赫爾曼·豪瑟在信中表示,ARM在手機微處理器方面佔據主導地位,是英國僅存的領先技術公司。將ARM賣給英偉達會讓成千上萬名ARM員工在劍橋的工作受到影響,也將破壞ARM的商業模式的根本,讓ARM失去半導體行業的“瑞士”地位,難以在商業競爭中保持中立。

爲此,赫爾曼·豪瑟還專門搭建了一個網站“saveARM.co.uk”,希望業內聯署,要求英國首相阻止英偉達的收購。

赫爾曼·豪瑟的“求救信”將整個芯片產業撕開了一道口子,裂縫之下或將是整個芯片產業的變局。芯片產業的盈利模式大致分爲三種,一是英偉達和英特爾這種芯片生產商,他們只賣芯片不賣專利;二是類似高通通過芯片專利捆綁銷售來收取鉅額的專利費;第三就是ARM模式,ARM只做半導體IP授權,不生產芯片。

如果英偉達收購ARM獲批,並將自身技術納入到ARM的IP授權產品組合中,ARM這種長期處於中立狀態的系統將會被打破——將Arm出售給Nvidia意味着,Arm及其合作伙伴將受到美國CFIUS法規的約束。

拯救“英國科技皇冠上的寶石”

英偉達收購ARM這個“英國科技皇冠上的寶石”將是“一場災難”, 赫爾曼·豪瑟此前在接受BBC採訪時如此評價這個收購。從ARM在芯片產業的地位和市場份額看,ARM絕對撐得起“英國科技皇冠上的寶石”這一桂冠。

ARM的前身爲艾康電腦,1978年創立於英國劍橋。1985年,艾康電腦研發出採用精簡指令集的新處理器,名爲ARM。1990年11月27日,因爲艾康電腦的財務出現狀況,蘋果公司與VLSI科技出資將ARM分割爲獨立的子公司。1998年4月17日,ARM公司在英國倫敦證交所和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16年,ARM接受軟銀集團310億美元的私有化要約,從納斯達克退市。

不同於其他芯片製造廠商,ARM不製造芯片,而是半導體IP(知識產權)供應商。根據軟銀的財報顯示,ARM的收入主要包括兩部分,一個是針對IP授權的前期授權費( license ),包括ARM架構和ARM IP;另一個是根據每顆芯片售價按比例抽取版稅(royalty)。有數據顯示,全球90%的智能手機處理器和其他類型的移動芯片都使用的是ARM公司的芯片設計。

截止2020年,ARM合作伙伴已經出貨了超過1600億個基於ARM的芯片,英特爾、英偉達、蘋果、高通、三星等衆多廠商,蘋果的A系列處理器,採用的都是ARM架構。

ARM架構之所以成爲移動處理器領域的王者,是因爲ARM 長期處於獨立的狀態,可以將半導體IP授權給任何需要的企業,是“全球半導體行業的瑞士”,這讓芯片廠商有信心持續購買其 IP 授權,現在英偉達的收購或許會打破這種信任和平衡生態。

“ARM架構的許可方中,大部分都是英偉達的競爭對手,如果被英偉達收購,他們自然就會尋找ARM的替代品”,赫爾曼·豪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從目前美國及全球的芯片產業的競爭格局看,赫爾曼·豪瑟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

英偉達是芯片行業巨頭之一,以製造如任天堂Switch遊戲機上的視頻遊戲的圖形芯片而聞名。受疫情影響,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今年快速增長。7月8日,英偉達以2513億美元的總市值超越英特爾(2493億美元),成爲美國市值最高的芯片生產商。

隨着半導體領域的產業分工形成,全球範圍內誕生了兩家最重要的公司:一家是專注芯片代工生產的臺積電,另一家就是專注芯片技術授權的ARM。臺積電在代工上一條路走到黑,靠着先進的芯片製程延續了摩爾定律,佔據了全球芯片代工的大半壁江山;ARM則通過提供低功耗的芯片解決方案,以IP授權模式統治了移動端芯片。

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雄心勃勃,收購ARM傳聞已久,而業界的反對也一直未斷。

市場研究機構 CCS Insight 的美洲研究副總裁傑夫-布拉伯(Geoff Blaber)表示,此項交易將面臨來自 ARM 客戶的巨大反對:“被英偉達收購將對 ARM 及其生態系統有害,獨立性對於 ARM 的持續成功至關重要,一旦這受到損害,其價值就會開始受到侵蝕。”

英偉達的“陽謀”:既是裁判也是運動員

收購會破壞ARM的商業模式,也會讓英偉達自身樹立更多的競爭對手。對於此類行業擔憂,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在一封致員工信中表示,“我們將延續ARM的開放式授權模式,保持其客戶中立性,爲全球各個行業的客戶提供服務,並利用NVIDIA全球領先的GPU和AI技術進一步擴展ARM的IP授權組合”。

“英偉達本身就是芯片設計的上游廠商的主導者,未來如果把 ARM CPU 和自己的 GPU 關聯起來授權,就意味着英偉達今後既是裁判員,也是運動員”,長期觀察芯片行業的分析師對《深網》表示。

據英偉達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當季總營收爲38.7億美元,其中,數據中心業務以17.5億美元收入首次超過遊戲業務收入(16.5億美元)。但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視、IoT 等領域,英偉達頻頻試水,但效果欠佳。例如,英偉達此前曾推出基於 ARM 架構的 Tegra 系列處理器,但在手機、平板等移動平臺折戟。

“現在直接併購 ARM,不僅可以填補其在移動芯片產業鏈的不足,甚至還會形成壟斷局面”,上述分析師說。

如果英偉達完成了對ARM的收購,英偉達首先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處理與蘋果、華爲、高通等ARM大客戶的競合關係。例如,蘋果不僅在iPhone主芯片上長期使用Arm架構,還在蘋果2020年開發者大會上宣佈將Mac電腦上的英特爾芯片替換成蘋果自研的另一款Arm芯片,但蘋果在Mac系列電腦產品上都採用英偉達對手AMD的GPU(圖形處理器)。

此外,赫爾曼·豪瑟還在“求救信”中指出將ARM出售給英偉達的“硬傷”:ARM會從中立方成爲美資企業,將受到美國CFIUS法規的約束。“英國電子行業有數百家公司,僱用數以萬計的人在其產品中使用ARM。其中許多產品出口到全球主要市場,那就意味着他們都必須遵守美國CFIUS法規”。

終局未定

據軟銀集團公佈的信息顯示,完成ARM的出售仍需獲得英國、中國、歐盟和美國等國家監管部門的批准,預估要約耗時18個月,將在2022年3月完成。

縱觀芯片行業的跨國收購,各國監管部門的態度會決定收購的成敗。

2016年10月,美國芯片廠商高通宣佈收購全球最大的汽車半導體廠商恩智浦(前身是飛利浦半導體部門,2006年從飛利浦分離出去),交易達440億美元。2018年7月25日,因爲沒有獲得中國主要監管部門的審批,高通宣佈放棄耗時近20個月之久的併購案。

各國監管部門之外,擺在英偉達面前的挑戰還有很多。例如,本次收購確認剔除了ARM公司旗下的IoT服務,IoT服務將如何處理還是未知數。此外,ARM自身與旗下合資公司ARM中國之間的糾紛還未解決,這都會成爲這次收購的障礙。

事實上,在正式宣佈出售全部ARM股權之前,軟銀集團也準備了“B方案”。在此前軟銀集團的財報會上,孫正義曾表示,針對ARM的發展,有兩種方式都在考慮中,出售所持ARM的部分或全部股票只是方案之一,也不排除明年或者後年讓ARM重新上市。

對於重新上市,ARM創始人赫爾曼·豪瑟在“求救信”中也呼籲,如果英偉達不能同時滿足保留劍橋的工作、英偉達不得享有比其他ARM客戶更優惠的待遇、英國必須獲得美國CFIUS法規的豁免這三個條件,那麼英國政府就應該幫助ARM在倫敦證交所進行IPO,使其成爲一家英國公司。

英偉達收購ARM背後涉及複雜的多邊博弈,ARM的命運似乎也遠未到蓋棺定論的時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