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爲外賣員願意那樣每天風裏來雨裏去,不管颳風下雨,四十幾度高溫還是零下十幾度寒流去送快遞嗎?如果他有錢,他可以選擇,在家裏和老婆孩子熱炕頭,打打麻將刷刷抖音不好嗎,他爲什麼要每天這麼拼?無非都是爲了一個字,錢。老人要看病,孩子要讀書,還要不被老婆罵,他只能硬着頭皮去幹,爲了不被罰錢,爲了多送一單,不管紅燈綠燈都勇往直前。這是拿命掙錢。

爲什麼他們不去辦公室裏坐着呢?按照今年美團自己發佈的數據,現在美團的外賣騎手中,有5萬人是碩士學歷,17萬人有本科學歷。你以爲他們不願意去寫字樓上班嗎,他們願意被保安趕來趕去,願意被客戶冷眼相對,還要動不動被平臺罰錢?他們當然也不願意,但是因爲今年這個環境下面,他們實在是沒有其他活兒可以幹了,只能如此。

今年二月份疫情結束之後,到三月份,經濟仍然處在停擺狀態,大量企業不開工,不敢開工,包括許多餐館、商場,都無法開工,原來在這些行業工作的人,只能被動跳槽,另找出路。而當時能找的工作,實際上就是兩個,要麼送快遞、送外賣,要麼就是開滴滴。但在當時人還不太敢輕易出來,人流量比較小的情況下,真正還能有點收入的,其實就只有送外賣這條路了。

所以,去年我點同樣一個外賣,時間點也差不多,一般是四十五分鐘左右送到。而現在只用了半個小時,我就已經能喫上了。爲什麼?你路過餐館的時候稍微注意觀察一下,每個餐館門口都有好幾個外賣員在百無聊賴的刷手機,等着搶單,搶到一單簡直跟中獎一樣開心,馬上就送了,根本不用等。而在去年,一般一個外賣員要同時順路送好幾單,一個一個來。

而且,中國這些年經濟發展雖然快,但因爲人口基數大,所以就業壓力實際上一直都很大,這就給企業慣了許多壞毛病。比如工廠在招工的時候,基本上只要35歲以下的年輕人,最好是二十歲出頭的小姑娘小夥子,手腳麻利,還沒有家庭羈絆,精力又充沛,讓加班就加班,讓通宵就通宵,只要給錢,什麼都好說。

這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原本需要兩個人能幹完的工作,通過加班加點,一個人也能完成,那麼老闆就不願意養兩個人了,寧願只要一個人,然後根據自己訂單和業務的需要來決定是否加班,生產比較忙的時候多加班,多出點錢,但省了基本工資。等到淡季,也不用處心積慮的想辦法去裁減沒有必要繼續保留的人員,這多省事兒?

用今年流行的一個詞兒來說,這就是內卷。原本需要兩個人乾的活兒,一個人爲了討好老闆,自己加班幹了,老闆就會認爲,一個人原來是可以幹兩個活兒的,那麼後面再招人就都是按照這個要求來,都要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兒。送外賣也是一樣,原本是四十分鐘才能送到,只要有一個人能在半小時送到,那麼系統就會把規定時間設置爲半小時。

超過35歲之後,在工廠找不到活兒幹了,或者這時候已經成家立業,上有老下有小,工廠收入低,那就只有找別的出路,要麼去幹更加辛苦、更加勞累的活兒,要麼就是幹風險更大的活兒。送外賣、送快遞基本上就是這種性質。現在雖然也有年輕人在送外賣,但總的來說,大多數都是已經在工廠流水線幹不了的人。

也不光是工廠,還有私營企業,實際上也一樣。在一二線城市,三十五歲以上的人,如果沒有特殊技能,或者是有特殊資源,也無力自主創業,還要繼續找工作,都是非常困難的。那麼這些人也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開滴滴,要麼送外賣。這就是爲什麼會有5萬多碩士、17萬本科生也在送外賣了。不是他們覺得送外賣更自由,而是被寫字樓的工作淘汰了。

這段時間出來了一個調查報道,說美團騎手的處境很糟糕,引起很多人的同情,餓了嗎馬上在系統上加了個選項,問點餐的用戶是不是願意多等五分鐘。這是什麼意思呢?你們不是同情外賣員嗎,那好,你們多給他們點時間,但卻絲毫不提自己應該承擔什麼責任,應該從什麼方面去爲外賣員提供更好的保障。這些平臺公司的老闆的社會責任感呢,去哪兒了?

其實說到底,中國這些年來的網絡經濟,尤其是依託快遞的這些行業,基本上都是在佔一個便宜,那就是電瓶車在中國的交通規則中的曖昧狀態。因爲電瓶車既不是機動車,也不是非機動車,沒有明確定義,所以監管上很弱,能不能像現在這樣用來大量的送貨,也沒有明確規定。如果國家強行規定,必須要用機動車送貨,只怕是外賣平臺這種企業都得完蛋。

所以,媒體上老是說企業招不到人,其實根本不是事實,事實是他們招不到符合他們的要求的那種既肯無條件加班、又不提要求還在35歲以下的人。現在企業給的薪資待遇和福利保障都不足以支撐一個成年人養家餬口的基本需要,而且還設置了各種各樣的門檻,自己本身就在縮小自己的選擇範圍,符合要求的人當然越來越少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