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可謂是信心滿滿,寫下了千古名篇《出師表》,他的目標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而這一次北伐是最能接近成功的一次,最後卻因爲諸葛亮用錯了人,沒有守住咽喉要道街亭,導致功虧一簣,最後黯然撤退。

這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勝算本來很大,因爲曹魏剛剛王位更迭,曹睿繼位不久,司馬懿又被反間計害的賦閒在家,雍、涼之地沒有名將坐鎮,魏國國內防備不足。

諸葛亮有心算無心,戰爭打響後,魏國毫無防備,西北一片大亂,南安、天水、安定先後都被蜀軍佔領,如果街亭不失,得祁山而奪長安,進軍中原指日可待。

可惜馬謖紙上談兵,在街亭敗給了魏國名將張郃,最後蜀國黯然收場。街亭如此重要,非智勇雙全之將不能守,諸葛亮手下只要有6員大將,只有3人能守住街亭,這3人是誰?

這六員大將分別是趙雲、魏延、關興、張苞、姜維、馬岱,而能守住街亭的三員大將則是趙雲、魏延、姜維。

我們先說另外三位爲何守不住街亭。

其實蜀國陣營中的大將能獨當一面的並不多,關興、張苞這兩位二代以及馬岱這位馬超的弟弟雖然忠勇無雙,一直活躍在北伐的第一線,但是並沒有智謀過人,出彩的表現。

關興、張苞分別是關羽和張飛的兒子,他們倆繼承了各自父親的勇武,一般人還真打不過他倆,他倆還結拜爲兄弟,一人手使青龍偃月刀,一人拿着丈八蛇矛,人稱“小關張”。

這兩人對於諸葛亮的命令總是沒有一絲折扣的執行,所以總能得到比較出彩的戰功,但是他倆只是戰將,卻不是謀帥,並不能獨當一面,針對特定地域、情況作出符合實際的決策,而更擅長於執行命令。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雖然嚇住了司馬懿,可是如果沒有這兩個小將之後突然殺出來。恍然大悟的司馬懿很有可能就會折返過來再幹一票,諸葛亮的撤退就會功虧一簣。

而且張苞死的方式可謂窩囊,也並一方面體現出他智謀不高,第二次北伐時,張苞率隊把對面敵軍都打散了,張苞看到魏軍大將把馬都扔了正在爬山跑,這麼好的機會當然不能失去,就騎着馬就去追,人家爲啥要棄馬爬山,可不就是因爲這山馬不好走,你張苞偏要騎馬追,然後就被馬掀翻在山澗裏面把頭給磕破了,回成都休養了沒多久就死了。

而不久之後關興也病死了,爲此諸葛亮難過的還吐血一口,失去了左膀右臂啊。

馬岱同關興張苞一樣,也有同樣的毛病,沒有獨立決策的經驗,街亭這麼重要的地方當然不能交給他們三人來守。

趙雲首先是能守住街亭的一人,趙雲雖然在正史中並不出衆,但是在演義中卻是一員智勇雙全的大將,他因爲長期擔任劉備的保鏢,所以立功的機會並不多,但他爲數不多的帶兵出戰經歷都很是出色。

他和鄧芝配合,退回漢中時,各部隊都有損失,只有趙雲的部隊一絲不亂,井井有條。而且趙雲很是穩重理智,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如果他守街亭,王平爲副將,他一定會聽取王平建議當道下寨,阻攔張郃,而他的武力張郃也打不過,所以街亭絕對是萬無一失。

魏延也是一位能守住街亭的大將,魏延除了武力出衆以外,帶兵能力也很強,資歷也很深,而且很善於防守,劉備奪了漢中之後,就任魏延爲漢中都督,漢中太守,魏延守漢中一守就是十年,寸土不失。而且他還曾對劉備說,如果魏國傾國之力來攻打漢中,我可以守住它,如果魏國只派了一員偏將十萬人前來,我可以吞掉它。可見其自信和帶兵領軍的能力。

可惜,魏延和諸葛亮兩人有矛盾,魏延喜歡兵行險招,曾向諸葛亮提出了子午谷奇謀,要求給自己5000人,出子午谷去襲擊長安,達到利益的最大化,但是諸葛亮覺得太冒險,沒有答應魏延,這讓魏延很不滿,在軍中不斷抱怨。

而諸葛亮也有意打壓魏延,很少給他單獨帶兵作戰的機會,守街亭這麼重要的任務自然也沒有魏延的份兒了。

第三位能守住街亭的大將就是姜維,姜維可是可以和臥龍、鳳雛、冢虎齊名的幼麟,軍事才華自然不必說了,諸葛亮也曾評價他“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還說他在軍事上 “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並且當他是關門弟子一般將三韜六略傾囊相授。

而後來姜維也證實了自己的才華,九伐中原勝多敗少,算是蜀漢的柱石之臣,守一個街亭是綽綽有餘的,但是當時姜維剛剛投降蜀漢,還沒有獲得蜀軍衆將士的絕對信任,街亭這種重要的咽喉地帶不交給他駐守也是情有可原的。

如果諸葛亮不拘一格降人才,破格提拔王平駐守街亭,那又是另一個局面,可惜他沒有識人之能,把重任給了紙上談兵的馬謖,街亭一失,進退失據,只好黯然退回漢中了。

(本文以三國演義爲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