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李開復捅了“馬蜂窩”,螞蟻集團“否認三連”,網友反應耐人尋味

來源:今日財知道

9月12日,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在公開演講時一番略帶“自我吹噓”的話語,將自己送上熱搜榜。

“躺槍”的螞蟻、曠視紛紛發表聲明進行澄清否認,李開復也發表聲明對其言論進行解釋,且向涉事三家公司致歉。不過,網友的反應卻十分耐人尋味。有網友表示“李開復一不小心說出了大實話。”

在頭條菌看來,李開復主要是捅了數據隱私這個“馬蜂窩”。一方面,李開復的演講涉及隱私數據的輸送問題,掀開了相關企業的“遮羞布”;另一方面,這一話題又擊中了輿論關注的焦點,由此引發熱議就不難理解了。

李開復演講爲何“翻車”?

李開復的一句“口誤”,不僅將自己送上熱搜榜,也讓其中兩家涉事公司緊急回應。9月12日,在一個公開演講中,李開復表示,“曠視科技是我們8年前投資的一個企業.......我們早期幫助他們尋找了合作伙伴,包括美圖、螞蟻金服,讓他們拿到了大量人臉數據,幫助他們分析各個行業怎麼切入。”

李開復一言激起千層樓。憑這一句話,他把自己和螞蟻集團、曠視科技兩家明星企業一起送上了熱搜榜。

隨後,螞蟻集團率先發布聲明,否認了在與曠視科技的合作中和李開復有過接觸。螞蟻集團還表示,絕對不會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用戶的隱私和數據安全是我們的底線。

螞蟻集團“否認三連”之後,曠視科技也出場“甩鍋”:公司“不掌握,也不會主動收集終端用戶的任何信息”。

無論是螞蟻集團還是曠視科技,都是高舉着“數據隱私安全”大旗,先後表態這種侵犯用戶隱私的事不能幹。

李開復眼見事態進一步惡化,趕緊通過社交媒體向他提到的三家企業道歉稱,自己只是口誤,數據一直都在合作方客戶服務器中,曠視只是提供AI技術給合作方而已。

李開復一句話爲何引起軒然大波?在當前的互聯網圈,數據隱私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隨着AI技術的進步,尤其在人臉數據方面,數據隱私都備受關注。

頭條菌認爲,他主要是捅了數據隱私這個“馬蜂窩”。一方面,李開復的演講涉及隱私數據的輸送問題,掀開了相關企業的“遮羞布”;另一方面,這一話題又擊中了輿論關注的焦點,由此引發熱議就不難理解了。

如何築牢數據隱私安全防線?

這件事的討論沸沸揚揚,在相關微博下面,不少網友都對數據隱私安全表示質疑。有網友稱,“李開復一不小心說出了大實話。”也有網友回覆“懂的都懂”。

在互聯網時代,支付、打卡,甚至是坐高鐵、進小區,都可以支持人臉識別。這種背景下,頭條菌認爲,談隱私是奢侈的。我們在享受數據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把自己的信息和隱私暴露在陽光之下。正如李彥宏所說,“我們都願意用數據隱私來交換便利。”

能不能在保證數據隱私安全的同時,讓用戶既有安全感又能獲得各種便利呢?

人臉識別等技術的發展,建立在海量數據的基礎之上。隨着人臉識別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數據隱私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這給個人隱私和數據保護帶來巨大的挑戰。

人臉數據屬於敏感的隱私信息,一旦泄露,後果嚴重。此前,關於AI換臉、販賣人臉數據等事件時有發生,這讓公衆體會到了技術濫用帶來的危害。

正因如此,對人臉數據採集公司和機構實施嚴格監管,建立相關懲罰制度,實屬必要。今年以來,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受到空前重視。7月3日,數據安全法草案全文公開徵求意見。我國數據安全迎來一次深刻變革,這將確立我國數據安全保護管理基本制度,完善我國在數據安全方面的法律體系。

此外,對相關機構來說,數據的採集和利用必須遵循三個基本原則:合法採集、妥善保存、有限使用。在數據採集過程中,相關機構應有嚴格的合規流程。如果要分享這些數據,應該取得消費者同意,在合理合法授權範圍內,不能採取“一攬子”共享措施。人臉數據,尤其在金融領域,牽涉個體巨大利益。相關的數據傳輸和使用,必須採取加密傳輸和匿名化措施。

在大數據時代,掌握着大量用戶數據的互聯網公司,必須時刻謹守“數據隱私安全”的底線,如此一來,方能讓消費者放心地用數據隱私來交換便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