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逛街的時候,都會發現一些珠寶店扎堆開店,而且很多都姓“周”,比如周大福、周生生、週六福等,此外還有周大生、周百福、周金生、周福生……難道做珠寶行業的都姓周嗎?

其實,這些珠寶商們並沒有血緣關係,“全體姓周”的原因純粹是巧合+模仿。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這三家的創始人是真的姓周,前兩家誕生於中國香港、澳門,是周姓珠寶的開山鼻祖,周大生則誕生於中國內地。

周大福創立最早。1929年,順德人周至元在廣州開了家“周大福金鋪”,後因戰亂,周至元就帶着全家遷往澳門。衆人皆知的香港四大富豪之一的鄭裕彤,其實是周大福珠寶的實際經營者。十幾歲的他到周大福店打工,工作出色,引起了周至元的注意,他乾脆把香港的一家分店交給他經營,而鄭裕彤不負所托,把生意搞得紅紅火火。1943年,鄭裕彤榮升爲周大福金行掌管,同年,還娶了周至元的女兒周翠英。後來,鄭裕彤調整策略,靠着“四條九”足金在香港一舉成名。目前,周大福是全球市值最大的純珠寶商,內地門店數量2600家,每年銷售額佔市場第一位,可以說是周氏珠寶的老大哥。

周生生的創始人名叫周芳譜,但他和周至元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巧合的是,同樣因爲戰亂,周芳普和周至元在同年遷至澳門,之後周芳譜把生意交給了他的三個兒子打理。相比周大福,周生生的發展步伐慢了一些,但在上市這件事上卻領先了一步。1973年,周生生成爲香港第一家上市珠寶公司,目前內地門店數量有606家。

周大生則比兩位“前輩”晚出現了60餘年,有不少人都誤以爲它是周大福或周生生的“子品牌”,畢竟,這個名字聽起來的確有點兒像。其實,周大生的創始人名叫周宗文,是在改革開放浪潮中成長起來的內地企業家。1988年,他沒有跟風“下海創業”,而是選擇到一個珠寶工廠擔任寶石廠廠長,在摸透了珠寶的運作後,1992年推動周大生在內地市場擴張,目前已經在全國擁有了4011家門店。

雖然三家品牌名稱類似,但實際上發展策略上各有千秋。周大福創新生產模式,推出“顧客對工廠”概念,走珠寶定製路線,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DIY鑽石和款式;周生生則採用自營店的模式,門店數量並不高,但市場策略上更加靈活,經常與年輕品牌合作,擺脫了黃金“老氣過時”的刻板印象;周大生則採取了加盟爲主的公司策略,快速佔領市場,此外在營銷上可謂是大手筆,通過品牌代言人、廣告投放、影視劇植入等手段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營銷。

除了這三家,爲啥還會有那麼多周某某珠寶?其實這個問題很好理解。由於巧合的原因,“周家三兄弟”在珠寶界“叱吒風雲”,在很多同行眼中,“周”這個字簡直自帶光環。甚至有一些投機取巧的意味,希望顧客們混淆了品牌才正中下懷。於是誕生了衆多的周氏珠寶品牌,如周金生、周福生、周百福、周大周、周大發、周夫子,而以上這些,沒有一個老闆是真正姓周的。

其實這個現象並不罕見,除了周xx,“六福”也是被爭相模仿的對象。1991年,六福珠寶在香港創立,隨着六福珠寶的商業版圖在亞太地區慢慢擴張,它也沒能逃過被模仿的命運,比如週六福,此外還有六桂福珠寶,百年六福,金六福……

除了珠寶品牌,還有模仿“奧利奧”的“粵利粵”,模仿“康師傅”的“康帥傅”。其實,這類商品很可能構成侵權。我國《商標法》第57條規定:“未經商標註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不過,由於“近似”的程度並不好定義,某些“山寨品牌”依然有機可乘。

比如,最近海底撈就把“河底撈”告上了法庭,然而,法院給出的理由是,雖然都有“底撈”這兩個字,但整體字形不同。而且,“河底撈”其實是一家湘菜館,與火鍋並沒有什麼聯繫。因此法院認爲這樣的商標不會給消費者造成誤解,“海底撈”的訴訟請求被駁回。於是很多知名品牌就使出了絕招,比如知名調味品老乾媽,就把“親戚”全都註冊個遍,包括但不限於“老幹爹”“老幹娘”“乾兒子”“乾女兒”,還有“幹老媽”;上海冠生園公司爲了保護知名產品“大白兔”奶糖,也把“大黑兔”“大花兔”“大灰兔”“大紅兔”註冊個遍,甚至還註冊了“巨白兔”“巨大白兔”;“阿里巴巴”集團還搶注了“阿里媽媽”“阿里哥哥”“阿里叔叔”“阿里奶奶”,甚至還有“阿里寶寶”“阿里審審”;小米公司則把橙、綠、黃、桔、藍、黑、紫“米”全都註冊了。

其實,一個品牌的建立與成功,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背後可能凝結着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心血和努力。面對眼花繚亂的山寨,不該只剩一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嘆息,而應該讓山寨品牌毫無立足之地。 本報記者 畢嘉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