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幼儿园里不少小朋友出现了咳嗽,流鼻涕等症状,这让不少家长紧张了起来。其实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多种肠道RNA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和埃可病毒等。EV71所致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容易出现救治不及时的情况。因此,对于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合理用药、科学监测是治疗的关键,家长一定要对手足口病有一些最基本的认识和判断!

那么,手足口病初期都有哪些症状,家长们又该如何早期发现呢?

1、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3~5天,期间会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2、有些患儿会有恶心呕吐的症状。

3、患儿手指、足趾的背部会出现水泡,且水泡的周围有红晕,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特征,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门周围也可见到。

4、患儿口腔里会发生散在的水泡,并很快破溃形成片状或点状的糜烂面,破溃面周围常伴有红晕。

一旦孩子出现以上几种症状一定要及时送医!并做好以下几点

1、一旦确诊手足口病后,若症状较轻,经医生诊断无需入院治疗时,一定要做好居家隔离工作,家里有多个孩子的,孩子之间也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多给患儿喝水,饮食要以清淡、可口、易消化的柔软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较硬食物和酸性饮料,对于口腔里的破溃面,可用盐水漱口减轻疼痛。

3、剪短孩子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孩子双手,防止抓破皮疹,引发感染。

4、如果体温在38.5℃ 以上,应及时口服退烧药。

5、房间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避免交叉感染,孩子用过的物品要煮开消毒或阳光暴晒消毒。

6、如果孩子表现出高热不退、精神差、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心率和呼吸加快、出冷汗、四肢发凉、口唇发青、咳血、昏睡等状况时,一定要尽快带到医院,进一步住院规范治疗。

这里有一点要需要特别注意!家长在初步判断出孩子是手足口病时,一定要去医院,让儿科医生给孩子做具体的检查及化验,遵医嘱,征得医生同意后,方可在家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千万不要自行判断病情!

对于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主要是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具体包括:

1、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近距离接触。

2、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

3、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使用公共物品后要及时洗手。

4、对儿童常接触的玩具、家具等进行清洁和消毒。

5、接种疫苗。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预防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相关文章